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最美校友】周公卒: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核心提示: 在大学,他和同学们秉烛而学,几近疯狂;参加工作之后,埋头苦干,不问名利;改革大潮中,他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解决一个又一个“天下第一难”。但纵观他的学习工作生涯,“高行微言”成了伴随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他就是我校1981届优秀校友周公卒。

DSC_9513修
周公卒,我校81届优秀校友

1977年冬,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工人农民、知识青年重新拾起书本奋发读书的画面载入史册。

在这570万考生中,有一位高大瘦弱的学生,他从当知青的湖北省浠水县田间地头回到教室,1个多月之后,他接到通知,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中农学院录取。

他就是我校杰出校友、全国人大代表、原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周公卒。

那场最让人激动的考试虽然只招收27.3万人,但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正是这群人的奋斗,才逐渐开启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大幕。

周公卒即是其中一员。

学习时光:如饥似渴,师生皆“疯狂”

1968年,毛主席的一句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影响了千千万万青年学子的命运。

1975年,周公卒在浠水县加入了“知青”大军,在那里,周公卒和普通知青和农民一起劳作,喂猪、喂鸡、种田、犁地,样样干得出色。

周公卒说,那个时代大家很单纯,就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农村锻炼。现在想来,这段时光对人生、对事业,甚至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刻骨铭心。

转折出现在1977年。这年,周公卒参加高考,并被华中农学院录取,就读农业机械系农机修造专业。

恢复高考,不仅是学生的幸事,更是老师们多年的期盼。历经多年磨难再遇上教育的春天,华农教师无不欢欣鼓舞。周公卒说,那时老师很“着急”,每天围着学生“连轴转”,一直到深夜,还在辅导学生,“恨不得一天教会所有的内容”。

形势逼人,时代鞭笞着每个人。周公卒的读书岁月,往往伴随熬夜,“不熄灯”便是他的最大愿望。不单是他,周围的同学通宵达旦、秉烛而学也是家常便饭。那时,有的同学已有三个孩子,“老三届”学生甚至已到“不惑之年”,但他们读书的钢铁毅力,至今让周公卒感怀。

作为一个工科学生,周公卒把自己的大量时间花在数理的学习上。入校后,学校发的是工农兵学员用的教材,同学们感到内容过于浅显,一片哗然。学校教师不得不另找教材,同学们也到处买书、找书。每个人都在如饥似渴,疯狂地学习。

AQ6V4236
周公卒(后排左二)和班级同学的毕业照

假日同学春游
周公卒和同学一起泛舟春游

校运会亚军(1.72米)
周公卒参加校运会并获得跳高(1.72米)亚军

周公卒说,没有经历过那段读书岁月的人,无法理解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他说,在中国高等教育史,甚至在世界教育史上,这样的读书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毫无夸张!

那一代大学生,信仰和意志是他们的重要精神支柱。周公卒和大家一样,心中想的,就是学成之后,用自己的科技和知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贡献。所以,那时的学习、劳动、实习,虽然都很累,但大家的精气神十足。

周公卒说:“一个人感觉‘累’,大都是精神上‘累’了,而不会是肉体‘累’了。”所以,周公卒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实饱满。他担任过学生干部,给学校刊物写稿,参加各种活动,还是校队的排球、田径队员。

不过,让周公卒记忆犹新的是当年他拿过校运动会110米高栏冠军。因为那次冠军,对周公卒来说,是“捡来的”。当时,110米高栏不是周公卒的项目,由于报名队员临时缺阵,让他顶上去。没想到比赛时两个“劲敌”抢跑被罚下,周公卒一举拿下冠军,当时的辅导员李长军抱着周公卒,欢呼不止。

1981年12月,周公卒毕业,满怀信心的他等待分配到祖国科研的前沿阵地去,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周公卒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