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人民日报】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

核心提示: 5月31日,《人民日报》09版报道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何可、朱润题为《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的文章,文章阐述了我校学者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的思考。

QQ截图20240531101110

(何可 朱润)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到目前的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农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技术和农业设施装备的革新,不仅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品质,也能推动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比如,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培育出具有更强抗病虫害能力、更高适应性和更高产量的作物新品种,有利于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需求,也能够提升作物单位面积产出。又如,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节粮减损。人工收割小麦的遗撒损失通常在5%—8%,使用联合收割机在正常条件下的平均损失率只有约1%,使用更先进的智能北斗导航联合收割机还能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安装北斗终端的农机达到220万台,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更加智能。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正在融入农业生产、储藏运输、流通交易等各个环节。比如,遥感技术让农业管理者能够宏观监控作物生长和土地使用状况,为调整要素投入提供数据支撑;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环境,助力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农业数据,能够预测作物生长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当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到2023年底累计支持建立了31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以及97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迭代,不仅使畜禽养殖、田间种植、机械装备等变得更加智能,而且推动农业管理和服务更加现代化,为传统农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农业生产更加绿色。绿色兴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广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绿色技术及有机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积极探索有效技术路径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也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生态农业探索,如农林复合系统通过将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植物交互种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发展垂直农业,利用室内种植技术,配备自动化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的系统,以及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并减少资源消耗。在一系列绿色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的推动下,2023年,我国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8%、88%、80%。同时,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1.5万个,全国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物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节本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必须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31日 09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5/31/nw.D110000renmrb_20240531_4-09.htm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