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公方彬:“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核心提示: 3月27日晚7:00,全国党建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应邀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带来题为“我们不能没有信仰”的专题讲座。

公方彬讲座 学通社记者 阮钧迪

公方彬教授作客狮子山讲坛 (学通社记者 阮钧迪 摄)

高翅与公方彬交流

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与公方彬教授交流(供图:吕舒帆)

南湖网讯(通讯员彭莹 张可欣 学通社记者郑灿栩)3月27日晚7:00,全国党建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应邀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带来题为“我们不能没有信仰”的专题讲座。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座无虚席,1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参加了报告会,并在报告会结束后,与公方彬教授进行了交流。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信仰

讲座伊始,公方彬从中西方两个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信仰对于人民以及社会的特殊意义。“人要想活得轻松,就不要有信仰;人要想活得有意义,必须要有信仰。”公方彬认为,在西方世界存在着三种精神调节,分别是政治、宗教、职业精神,然而中国本土宗教历史的“切断性”、宗教本身的“现实功利性”以及中国职员对于职业精神的缺乏导致中国只有政治信仰能够成为人民的精神调节力。他指出在中国真正能够产生强大精神调节力的就是政治,这既是共产党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抓手”。靠政治信仰来调节社会的精神走向、价值走向,就是拥有信仰的特殊意义。

“人在社会中有三种状态,政治信仰者、宗教信仰者、只强调功利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政治信仰者是社会的骨干力量,宗教信仰者是社会的稳定力量,只强调功利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有可能成为亡命徒。”在阐述拥有信仰的普遍意义时公方彬铿锵有力地说道。他以中华民族战斗史和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运动为例,阐释了信仰对一个人、一个集团、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普遍作用。从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史里得出结论,除了宗教,在政治领域没有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媲美的政治集团。而共产主义信仰是让中国共产党产生强大精神力量的根源。

我们的信仰遇到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信仰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在很多人那里,或者说我们说的整个集团来讲,我们遇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问题,我称之为‘信仰危机’”。公方彬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所遇到的“信仰危机”。首先是共产主义的永恒性。永恒即是信仰,当共产主义信仰在国外被提出时给人感觉是调侃,它还有永恒性吗?这就到了第二个方面:大家对于信仰疑信参半。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现代人不信服信仰的现状。最后一个方面是入党的功利性。他认为现在社会存在着个别人想通过入党为自己谋利,想利用党来掌握执政资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信仰力量就产生不出来。

究竟是什么正在冲击我们的信仰?公方彬给出了自己的四个见解。第一,信仰的神圣感正在缺失。人们逐渐感受不到信仰的存在感和神圣感,因此渐渐失去了能够领导自己精神世界的信仰。第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有利益就会发生关系,就会存在分割,如何分割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精神系统、价值系统就会出问题,所以,这仍是一个关乎信仰的问题。第三,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的时代,奉献精神在我们这里变得淡化,这就是精神信仰的氛围在改变,在此改变之下,我们的信仰便会受到冲击。四是理论还需要创新发展。共产主义信仰需要理论支撑,党的理论虽在不断突破,但新的解释框架还没有形成,导致部分人对共产主义失去了追求的热情和动力。

如何坚定信仰

“我有信仰,我信仰共产主义!”在讲座最后,公方彬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如何坚定信仰。其一,理论上,他认为 “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没有剥削和压迫”是政党史上最美好的政治设计,他相信共产主义,也正因此信仰共产主义,激励他花费大量时间来做理论研究。其二,实践上,来自沂蒙山区的他继承着先辈的红色基因,保持着英雄主义情节,三上战场勇敢作战;后来的他也多年如一日地用200余万资助了800余名学子,考上大学的近500人。“一个人长期做有意义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一定有信仰信念的支撑”。其三,精神上,“我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我必须有信仰,党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我以此为责任,愿做前进的探路人、铺路石。”公方彬说,“再伟大的精神都不可能把所有人变得伟大,但经过伟大精神洗礼的人,总有人脱颖而出。我们都是平凡的,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当高尚的精神元素注入我们的灵魂,总有一天会被激发出来,放射出精神的光辉。”

在互动环节,公方彬向两位同学赠送了自己的著作《大思想》《大战略》,对于同学提出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是怎样的问题,公方彬回答:“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适用于中国现实,由此才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我们要用开放创新的方式来实现共产主义。即使道路艰难,但我相信曙光就在眼前。”

讲座结束后,植保1403班陈晗感慨道:“公教授说信仰需要神圣感来支撑,牺牲精神来哺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神圣感就在于敢为人先的进取,牺牲精神在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此次报告我收益良多,在共产主义信仰的道路上,我们青年人不仅要高举旗帜,同时也要对前行的道路做出自己的思考,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成长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党委组织部干部唐永木表示,“信仰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公教授的理论阐述逻辑严密、深入浅出,现身说法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生动回答了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追寻信仰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关链接】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正师职研究员。3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担任过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发表理论文章300余篇,个人著作600余万字,上报中央和军委总部研究报告、内参100余份。代表作品:《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大思想》《大战略》等。

审核人:刘三宝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