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高翅李召虎寄语归国教师:精忠报国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转变思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学校召开2021年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

核心提示: 12月31日上午,学校召开“共话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李召虎、副校长杨少波出席会议。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分享他们的心得,高翅、李召虎作讲话。

DSC_0415_副本

座谈会现场(记者 徐行 摄)

DSC_0436_副本

校党委书记高翅讲话(记者 徐行 摄)

DSC_0425_副本

校长李召虎讲话(记者 徐行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志强 周年年)12月31日上午,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李召虎、副校长杨少波、张献龙教授、申邦教授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29位新来校工作的海外归国青年教师代表座谈交流,共话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DSC_0344_副本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李文涛老师分享交流(记者 徐行 摄)

“遗憾没有早点回来”

“今年四月回来入职,感受跟在国外完全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中国速度、华农速度。我是做冠状病毒研究的,很遗憾没有早一点回到祖国,并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为国家、为武汉多做点贡献。”博士毕业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加盟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的李文涛教授谈到。荷兰留学八年期间他时刻关注着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来校工作这段时间深刻感受到狮子山是青年科学家干实事的沃土,团队老师早在他入职前就开始帮助他搭建好了实验室平台,招收了研究生,还有七八位本科生加入实验室,他希望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培养出优秀学生。

DSC_0363_副本

外国语学院孙琳琳老师分享交流(记者 徐行 摄)

“为什么没加入德国国籍,为什么不留在德国?”在德国生活工作了十几年,孙琳琳教授每每被人问及。硕士、博士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加盟外国语学院的她谈到,自己是中国人,回国一直在自己的计划里。热爱中国的一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所有留学生的共同职责。作为一名从事语言研究的教师,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家重要的使命。

“华农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加盟工学院的刘培文教授感叹道,从人才引进,到入职工作、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生活等各方面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学校、学院的持续支持与帮助。自己要将个人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接好接力棒,为同胞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在德国汉堡大学博士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南湖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狮子山学术氛围浸染后,坚定了我加盟这里的决心。”如今已经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油菜团队的杨超教授兴奋地介绍自己,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油菜研究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值得一批批青年人加入其中。

DSC_0369_副本

园艺林学学院张飞老师分享交流(记者 徐行 摄)

“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后一批批旅欧、旅美知识分子从国外学成回来,他们在不同时期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个人命运和国家、时代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哈佛、耶鲁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并加盟园艺林学学院的张飞教授谈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他要将教书育人这份神圣的事业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去,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初心使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新时代而有所作为。

DSC_0379_副本

资源与环境学院孙燕老师分享交流(记者 徐行 摄)

“我在国外待了12年,家在这里,‘回家’这个念头很朴素,很自然”,博士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加盟资源环境学院的孙燕教授坦然和大家道出心里话。作为生态环境方面的一名新教师,要深入全面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教会学生理解自然与自然的关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生态安全。

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普渡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加盟经济管理学院的刘笑天副教授对比出国、回国前后的变化,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正在一步步实现,对此充满自信。作为青年老师,要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做“四有”好老师。

“要努力从‘将才’成长为‘帅才’”

“我比大家早几年回来,经历的心路历程,很愿意与大家分享。”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申邦教授打开话匣子。面对一个个精神十足的新鲜面孔,申邦毫无保留把自己的体会一点一点介绍给大家。他谈到,博士后阶段主要是自己独立干,回来了会不同,要带一支队伍,每一个学生都不会一样,要因人施教,团结一心做有意义的研究,要能当“帅才”。“记得导师曾经教导我说未来发展取决于自己的管理才能,今天对这句话感同身受,把团队管理好,设立合理的目标,培养好每一位青年学生,要能带队伍‘作战’,显得非常重要。”

DSC_0395_副本

申邦老师分享(记者 徐行 摄)

“如何培养管理才能呢?”申邦接着介绍,一是要学习,二是要多参与公共事务,尽管会占用较多时间,但只有在服务奉献中才能积累经验,同时也增进对国家、对行业产业的深刻理解。“我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邦兴奋地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共同思考人类走向何方?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更好地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今年和老师们一道参加了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创新理论,非常受益。申邦也提醒大家,坚持锻炼,保持旺盛精力和健康体魄,力争高质量工作五十年。

“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最好的平台”

“作为一名老教师代表,我张开双臂欢迎大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献龙教授热情洋溢地说到。他认为,作为青年教师要走好“三步曲”:一是学会选择,弄清自己是谁,干事业为了谁,要深刻领会“四个面向”丰富内涵;要有家国情怀,不可带有功利心,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之中;要到生产一线去,了解国情社情,要服务人民大众。二是奋斗,选定了方向就要坚持不懈,青年教师千万不要过早离开实验室一线,要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写文章。三是坚守,干事业不能讲价钱,只有国家强大了,每个人才可能强大。要做到长期规划,要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DSC_0403_副本

张献龙老师分享交流(记者 徐行 摄)

张献龙指出,我们的身份是教师,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上课的过程就是个人知识体系、理论体系重构的过程,通过主讲3到5门“金课”,一定会建立起个人的理论体系,一定会更好地促进自己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度思考,可以更好地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课堂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最好的平台。张献龙老师告诉青年教师,严守师德底线守住学术规范。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要学习总书记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建好和睦家庭,做“四有”好老师。工作之余,要多读书,增强文史哲修养,做到“明眼、醒脑、益智”。

“尽快实现思想、角色、岗位、开新局的转变”

“2021年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李召虎指出,在我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大家来到华农,既是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事业的新征程,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

一是思想转变,要牢记办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方向。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跟各位出国前相比,国际国内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随之转变,坚持思想武装,坚定政治方向,注重政治言行,教育引导好青年学生。

二是角色转变。各位的到来,推动了学校学缘结构的优化,成为新的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要积极融入学校优势,增强主人翁精神,立足现在岗位,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岗位转变,不论过去是博士后还是从事其他教学、科研工作,都要尽快完成向高校教师的转变,注重在立德树人上持续发力,力求在培养人才上做出特色与成效。要通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谋划好职业发展起步。

四是向开新局转变。不能简单延续或者是重复过去,要敢于挑战,做不一样的工作。起步期胆子要大一点,敢于开新局,努力打造自己的优势特色“标签”,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引领学校发展。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培养一代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华农人而接续奋斗!”高翅在听了青年教师发言后指出,2049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位新教师正是这个伟大征程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高翅对海外归国青年教师提出几点希望:一是精忠报国。时刻坚守爱国初心,“树的影子不管多长,根永远扎在土地”,要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传播者。钱学森先生说过,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各位青年教师要始终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个人奋斗志向,坚持教育“四个服务”,将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常青树”上。

二是守正创新。要与“四个面向”同向同行,必须得靠创新,要有“韦编三绝”的精神。青年教师要扩大知识半径,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知识半径越大,世界才会越广阔。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青年一代的责任使命就是创新,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将创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促进交流。不断培养学生平视世界的志气、底气、骨气与豪气。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做文化使者,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得懂、听得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

四是立德树人。要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要成为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承、实践创新的引领者,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要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凝塑华农人文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增强文化自信。做“融贯中西、通古达今”的“大先生”,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华农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奉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2021年1月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抢抓人才引进机遇期,以“高精尖新缺”为导向,丰富引才渠道,全年举办南湖青年科学家论坛不断线,校领导坚持与拟正高级职务引进人才逐一交流面谈,坚持资源跟人才走的理念,全天候保障服务人才发展,以才引才,以才育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氛围,发挥学院主体作用,精心做好一院一案,精准做好“定质量目标,定发展重点,定引育方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

审核人:朱正宁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