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一位老政委 两代“雷锋”情

    新华网沈阳2月19日电(记者马义 王炳坤 石庆伟)历史总有惊人巧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和新时期有着“雷锋传人”之称的道德楷模郭明义,都有过在鞍钢矿山工作、在部队服役的经历。而介绍他们走进绿色军营的,是同一位政委余新元。
    近日,新华社记者独家拜访余新元老人。他是辽南地区为数不多仍健在的老红军之一,虽然已90岁高龄,但仍保持每天看书读报、关心时事的习惯,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思路清晰。提起与两代“雷锋”的情缘,老政委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雷锋为当兵在我家住58天”
    “雷锋能当兵,是用‘钉子精神’争取来的。”余新元说。
    1959年冬,辽宁省征兵工作开始,正在鞍钢辽阳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工作的雷锋听说后,第一个报名。但由于他长得又矮又瘦,身高不足1.60米,体重低于60公斤,征兵人员仅目测就将他拒之门外,他又来到负责当地征兵的辽阳市兵役局。
    时任兵役局政委的余新元第一次见雷锋时,还跟小伙子开玩笑说:“你个头不够,要不长一长再来!”不料第二天,雷锋又来了,而且还拎上皮箱,不让当兵就不走了。傍晚下班时,雷锋无处吃饭、住宿,余新元只好把他领回家里。
    经过接触,余新元对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雷锋的小皮箱里面装有三本书——《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余新元拿书一翻,竟发现这三本书里面重要语句都加了着重线,旁边空白处写满了学习体会。雷锋这么小年纪就如此注重政治学习,积极要求进步,着实让他震惊。
    当时部队每月津贴只有6元,而当工人的雷锋月工资30多元,余新元问雷锋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条件。雷锋向他讲起7岁就当孤儿、沿街乞讨的童年,是共产党和新社会救了他,他一定要当兵保卫祖国。这让余新元在同情之余,多了几分对雷锋的肯定。这之后,他先后向辽阳市委书记曹琦汇报,征得同意后又与部队来接兵的同志反复沟通。雷锋也一度跑到接兵人员的驻地担任临时通讯员,他的认真工作和热情表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最终,雷锋以身体状况丁级这一允许当兵的最低条件入围。余新元说,由于当时年轻人的身体条件普遍不好,征兵时每100个兵要配备8个预备兵,以随时顶替复检被刷下者,雷锋是以“预备兵”的身份,才得以进入部队的。
    雷锋为争取当兵,在余新元家整整住了58天。让余老至今遗憾的是,58天里他和家人竟未留下一张与雷锋的合影。临走前雷锋送给余新元的一张照片,50多年来一直精心保存在余家的相框里。
    郭明义怀着“雷锋梦”入伍
    1976年,雷锋精神已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中国青年争相学习、追捧的方向。这年冬天,郭明义的父亲郭洪俊找到余新元,请他介绍儿子入伍。没想到30多年过后,经余新元送去部队的郭明义也成为享誉全国的学雷锋先进人物。
    当时,余新元已调任鞍钢武装部任政委,与担任鞍钢齐大山铁矿副矿长的郭洪俊是好朋友。郭洪俊是辽宁省劳动模范,作为勇救落水青年的“响山英雄集体”代表,还前往北京作过报告,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见面后,郭洪俊给余新元讲起了大儿子郭明义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郭明义最爱的玩具是木头枪,最爱看的电影是《英雄儿女》、《小兵张嘎》,最喜欢的人物是雷锋。一本《雷锋的故事》被郭明义翻了又翻,看了又看,都快倒背如流了。“儿子经常对我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像雷锋那样,从鞍钢走出去,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郭洪俊说。
    这番话感动了余新元,他表态:“你儿子想当兵,这是件好事,部队需要这样有志向的好孩子,我一定帮忙推荐。”
    结果,体检合格的郭明义顺利入伍。鞍钢送兵时,郭明义与雷锋一样,代表新兵上台讲话;在前往部队的列车上,郭明义又像雷锋那样,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给大家倒热水。在军营,郭明义光荣入党,并且凭着刻苦钻研、热心奉献的突出表现,多次被评为业务标兵和“学雷锋”先进典型。
    “雷锋”介绍人热衷学雷锋
    30年前,余新元从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岗位上离休,但是宣传雷锋的热情丝毫不减。采访中,他回忆起跟雷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不禁眼眶湿润。
    “雷锋当兵那几年,是新中国遭遇大跃进失败、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余新元说,那一年接兵单位连新军装都发不起,只给新兵带来一批志愿军军装。由于军装大小不合适,每100套配备30套用于缝改。当年没有缝纫机,雷锋硬是做针线活,缝改了63套军装,结果手都磨出了血泡。当兵前,雷锋来到余新元跟前,规规矩矩地敬一个军礼说:“我在部队不成为黄继光一样的英雄,绝不回来见您!”
    余新元说:“不论是雷锋,还是郭明义,为什么这么多人学习?是因为他们身上透出实实在在的闪光点,是任何时代都不应该丢掉的。”他介绍,雷锋当兵前在鞍钢仅工作一年多,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红旗手、标兵、节约能手。而紧跟雷锋步伐的郭明义,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为帮助他人奉献不止。
    采访结束前,余老掏出一把学雷锋纪念章。这是老人自己设计、自费制作的,只要外出或有人来访,老人就挨个分发,如今已赠送出去2000多个。他一边用颤巍巍的手把纪念章别在记者胸前,一边说:“让我们都爱他,学他,做雷锋那样的人!”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2/19/c_122722294.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