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课程思政:师生共建有滋有味的课堂

——本科生院举办2020年第二期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

核心提示: 5月7日,由本科生院主办的2020年第二期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在线上平台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恺为120余名教师带来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生动诠释了融思政如盐入味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路。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倩茹)5月7日,由本科生院主办的2020年第二期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在线上平台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恺为120余名教师带来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生动诠释了融思政如盐入味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路。

建设之本:列好思政“菜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李恺在报告中强调,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李恺列举了学校近年来在思政课创新方面的各项举措,以校领导与教师同上思政课、“青春告白祖国”师生共上思政课等案例,阐述了对照“八个统一”列好思政课“菜谱”的重要性,强调了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建设之功:教师练就“掌勺”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教师,要锻造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才兼备教师队伍,并通过其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履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职责和义务。李恺强调,教师要在各类课程中“掌好勺”,必须弄清楚“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练就三项基本功,即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在教育中先受教育。在谈到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时,李恺强调,老师们要在课程中用好“马经典”,使其历久弥新,同时要巧用实证案例迁移知识点,做到收放自如。她谈到,专业课实现育人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用心去“调制”。

建设之核:研发课程“配方”

李恺在报告中提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需要做好全局规划,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需要做到首尾照应,找准思政交叉点与衔接点;需要做到与时偕行,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而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积极研发交融共享的“课程配方”,并将“配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实践、融入校园文化。“配方”的研发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而是要时刻坚持“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三全育人理念,群智联动,完善“明火长焙”的合作机制,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常态化创新与改革。

建设之要:满足学生“味蕾”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李恺强调,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关照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思政课堂上来,让学生在专业课堂上也能“不由自主”地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树立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因此,通过精心“备菜”、科学“调配”、多元化“烹饪”出的课程,才能够满足青年学生的思政“味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能从“低头”到“抬头”,最终到“点头”,在“营养均衡,回味无穷”的课堂中体会学习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审核人:肖湘平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