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战“疫”故事】南繁“候鸟”坚守一线打科研“战役”

核心提示: 相较内陆,海南省独特的热带光温条件,可以让农作物在冬季多繁一季,这样品种的育种周期便能缩短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为了加快科研进度,华农每年都会有一群“候鸟”科研人员,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坚守南繁一线。而岁末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了全国交通出行受限,南繁基地技术工人和设备缺乏,让南繁工作“南上加难”。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屈不挠的华农“候鸟”们想尽办法,最终打赢了这场疫情下田间地头的“南繁战役”。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何能)相较内陆,海南省独特的热带光温条件,可以让农作物在冬季多繁一季,这样品种的育种周期便能缩短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因此,为了加快科研进度,华农每年都会有一群“候鸟”科研人员,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坚守南繁一线,忙着选育、加代与表型调查。

而岁末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导致了全国交通出行受限,南繁基地技术工人缺乏,科研与生活用品短缺,让南繁工作“南上加难”。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屈不挠的华农“候鸟”们想尽办法,最终打赢了这场疫情下田间地头的“南繁战役”。

归期一拖再拖,最后“滞留”基地

“原本收拾东西准备离校返家的。”1月中旬,正是南繁玉米的授粉高峰期,因人手不够,导师代明球教授给原本在海南并未种植材料的学生韩素文打了一通电话,询问他是否能够去一趟乐东基地帮实验室其他人搭把手,韩素文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飞往海口的机票。

从海口风尘仆仆地赶往基地后,韩素文给父母发了一则微信,告诉他们自己能在除夕赶回宜昌吃团年饭。此后便开始“朝七晚六”的生活,上午一大早便忙着去地里授粉,下午赶着套雄穗,傍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累了就在垄与垄之间稍微躺一会儿,玉米较其他作物比较高,还算荫凉,来劲了接着干”。

临近春节,长势喜人的玉米地让韩素文苦笑不已,原本该一个星期就结束的授粉高峰期,却因前期海南的持续低温和春节撞了车。想着地里的材料株株都是宝贝,他只能将腊月三十的机票改签为了正月初四。

年三十那天,因白天授粉工作量太大,韩素文回了基地倒头便睡了,错过了食堂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等他被窗外的声声炮竹催醒,已近转钟,泡上一碗方便面后,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辞亥猪,迎子鼠”。

隔天他便收到了航空公司的短信,因湖北疫情严重,正月初四回宜昌的航班取消了,这意味着他将“滞留”在海南,一直忙活到湖北取消封城。韩素文豁达地说,这样也挺好,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把每个人的材料照顾好,授完粉后还能调查下表型,取一点样,而且不少国内同行留在这,交流机会很难得。

母亲挺身抗疫,儿子坚守南繁

与韩素文一起飞过琼州海峡的还有玉米组研究生何能,此时同样盼望着授完粉赶回家团圆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家乡武汉即将成为一座回不去的城。因前期冷害,玉米花期延迟,何能也将归家机票一再改签,最后收到了武汉封城与航班取消的消息。

母亲就是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这让他揪起了心,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变化。自己因南繁无法回家过春节,身为护士长的妈妈还主动承担起了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科室值班,让手下的年轻护士能回家与亲人过个团圆年。

何能在随后的新闻中得知,母亲所在的医院改为了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科室改造成了隔离病房收治新冠病人。给妈妈拨通电话后,本想劝说她调离一线的话噎在了嘴边,因为他想到了此时医患的关系就像南繁人与材料的关系,有着一份责任与担当,最终只说了一声:“我们都照顾好自己。”

除了起早贪黑与保质保量地完成好科研任务,何能还在代老师的建议下采购了电饭煲和大量食材,每天给同行三人煮起了紫菜鸡蛋面,这样就能尽量避免与外人的接触,从而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以前基本上不会做饭和骑三轮车,因为南繁和疫情,硬是在海南学会了这两项生活技能。他自嘲道:“刚开始还会把面条煮成一锅羹,现在已经能掌握好火候了,和做实验挺像的,感谢大家不嫌弃我做的饭。”

除夕夜的晚上,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上一年结束得有些难,这一年开始得也不太容易,但我从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朝生活做个鬼脸。

为疫情防控,步行一小时去授粉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通过官方渠道揭露了1名患者感染14名医务人员的病例,且肯定了病毒能够人传人,但那时武汉市民的防疫意识都还很薄弱。打算独自在南繁基地过年的玉米组博士生孙霄鹏,订的是21号的机票由武汉飞往海南。

临行前,室友塞给了他十来个医用口罩。后来从新闻中发现了自己的航班中有确诊患者,他很庆幸自己从离开学校到飞机落地一直捂得严严实实,“那时候疫情还没引起大家的警觉,地铁和飞机上都没什么人戴口罩”。

那时还没有隔离期的说法,但为了对基地其他人员的安全负责,孙霄鹏到达乐东后,并未选择在食宿便利的基地入住,而是单独住到了附近镇子上。时近年关外加基地偏远,往返很不方便,但授粉工人都已离开,授粉工作一天也耽误不了。于是他决定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从镇上出发,步行一小时去试验田授粉。

因要尽量避免与基地内部人员接触,孙霄鹏中午也不去食堂用餐了,包里装的水和面包就是他一天的干粮,找个稍微荫凉一点的位置,吃口东西喝点水就是午休了。吉林省农科院的刘相国老师对这个孩子很是心疼,大年初一的时候还专门用塑料袋从食堂装了饺子给他送到地里去,孙霄鹏很是感动。

海南的紫外线十分强烈,很容易将皮肤晒伤。即使带了帽子,孙霄鹏在调查田间表型时,总要低头写数据,导致脖后还是被晒脱了皮,又疼又痒,但这些困难都阻碍不了作物人对田里材料的喜爱。

学生的辛苦也都被导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代明球教授总是尽可能地给大家提高生活质量,尽管大家一再申明“不差钱”,他还是不时给学生们发放一些生活费,让大家加加餐。代老师一再叮嘱大伙每天都要吃些肉类鸡蛋和蔬菜水果,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做好防护措施。此外担心学生因为疫情而情绪波动,老师还会不时挨个打电话关心与开导,包括那些被困在家里的学生。孙霄鹏说:“尽管疫情给南繁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有老师和华农做后盾,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

战“疫”时期,互帮互助来过关

疫情当前,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减轻华农的科研成果损失。除了自己实验室的材料外,何能、韩素文和孙霄鹏三位同学还帮严建兵教授和赖志兵教授课题组的500行材料授了粉。因不同行的材料授粉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他们便在田里顶着烈日拿着手机,对着表格一行一行进行细分,避免产生差错。

授粉期结束后,李青教授课题组的玉米提前到了收获时期。于是,他俩6点刚过便起床煮面,吃过后立马开着导航骑上电三轮,前往10公里外隔壁镇子上,帮李老师课题组一起收种。海南昼夜温差很大,清晨的风吹得人直哆嗦。

除本校的课题组外,吉林农科院的刘相国老师与华农玉米组合作紧密,当他返回东北后,发现自己急需数百行材料的表型数据,但因为疫情已经无法返回海南。接到刘老师的电话后,韩素文和孙霄鹏又是二话没说,赶忙去田里统计,数据记录整整一个本子,随后整理成EXCEL表格发给了刘老师。

在华农“候鸟”们的共同努力下,即使遭遇严峻的疫情,学校的南繁成果依旧得到了精心的照顾。

这个冬天因疫情显得有些寒风凛冽,但华农的学术圈却频频传来暖流、催人奋进。年前以来,玉米组刊登在Genome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Molecular Plant,The Plant Cell,PNAS等期刊上的文章一篇紧接一篇。联想到这群执着、甘愿奉献、不惧险阻的南繁“候鸟”们,可能他们就是华农科研群像中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华农人在科研路上的不屈不挠,才让困难重重的科研道路能够苦战过关,并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临近三月,樱花和油菜花即将装点出最美的华农春色,愿那时再次看到南湖畔的晨跑身影和三三两两的赏花人群。

审核人:和希顺

责任编辑: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