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获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一篇题为 《Proteomic and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 analyses reveal that Gossypol, Brassinosteroids and Jasmonic acid contribute to the resistance of cotton to Verticillium dahliae》的学术论文在线发表在蛋白组学研究领域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植物科技学院博士生高巍,通讯作者为张献龙教授和朱龙付副教授。该研究通过蛋白组学方法分析并鉴定了参与棉花响应黄萎病菌侵染的重要代谢和信号路径,为棉花黄萎病机制研究和棉花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维管束病害。近年来,黄萎病在我国各棉区,特别是新疆等优势植棉区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病面积增加迅速。高抗黄萎病的陆地棉种质的缺乏和棉花抗黄萎病遗传的复杂性使得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黄萎病已成为影响我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害。海岛棉中具有高抗黄萎病的种质。对海岛棉抗黄萎病机制的研究可为抗黄萎病陆地棉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并已成为棉花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

    我校棉花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研究了海岛棉接种黄萎病菌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完成了棉花接种黄萎病菌后不同时期的蛋白质表达图谱。通过基因表达水平的验证和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并结合组织化学和病理学等方法研究发现了棉酚等次生代谢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通路等在棉花抗黄萎病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活性氧与水杨酸信号路径能促进黄萎病菌的侵染。研究结果为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文章连接网址http://mcponline.org/content/early/2013/09/09/mcp.M113.031013.abstract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