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凤凰网】猪肉生产也可以有互联网思维

核心提示: 中国是传统生猪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猪肉消费大国。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列为主要内容之一,要求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如何在防疫攻坚战的过程中,切实保障生猪产业有效供给和居民福祉,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文化中,美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不少“无肉不欢”的老饕们来说,猪肉,早已深入味蕾。

中国是传统生猪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猪肉消费大国。生猪产业的稳定,既涉及亿万居民的生活,又与广大生猪养殖场(户)的增收密切相关。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列为主要内容之一,要求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如何在防疫攻坚战的过程中,切实保障生猪产业有效供给和居民福祉,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人员、道路、物流、假期等临时管控,打乱了既有生猪养殖生产规划。生猪产业有其生命周期,一旦中断会引发连环反应,受损则难以弥补。目前中国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如果疫情4月能够得到进一步遏制,生猪产能乐观估计也需在5-6个月后才能恢复到疫前水平。

从需求端来看,自2020年1月下旬起,河南等地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随后多地相继关闭活禽市场;此后,农业农村部新闻部办公室2月1日发布湖南邵阳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2月9日发布四川南充发生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受此影响,禽肉和禽蛋产品消费阶段性下滑严重,使得猪肉消费需求阶段性增长。然而,企业延迟开工、学校延迟开学,大量餐饮、肉类专卖店面暂时关闭,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加之国内诸多地区有春节前囤货的习惯,封村、封路、封小区等带来的消费恐慌心理,部分地区猪肉产品出现哄抢。

而从供给端来看,诸多饲料企业、生猪养殖企业、屠宰企业面临招工难、复产难等问题,资金周转紧张,想要迅速恢复供应并不容易。

受疫情影响,生猪远距离调运遭遇困难,致使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同时部分人群对禽肉的消费产生疑虑,转而消费猪肉,进一步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压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春节以来猪肉批发均价小幅上涨,而后稳定在每公斤50元左右,较春节前上涨7.6%。然而,随着之后冷冻肉接二连三投入市场、部分地区实施猪肉“限价令”、养殖户因农村道路解封积极出栏、屠宰压价等影响,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由2月18日的38.75元/公斤下跌到3月1日的36.48元/公斤。进入4月后,生猪供应缺口扩大与调控政策博弈进一步加剧,4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降至33.61元/公斤。

同时,还可推测,疫情进一步缓解后,若生猪集中上市,则又可能使猪价进一步出现回落,给生猪养殖场(户)带来损失。此外,主产区与主销区生猪价格价差有所扩大,南北方猪肉价差也明显拉开。4月12日主销区广东省外三元猪价36.69元/公斤,主产区黑龙江省价格为30.90元/公斤,湖北省则为33.85元/公斤。

当前,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不能放松“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

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等现行防控措施,落实《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强化基础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和检疫监督等工作;要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工作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生猪养殖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同时,成立督导小组,对重点生猪企业派驻专员,督导检查中央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全面战“疫”的同时,既不能因供给不足而影响民生,也不能因物价走高而影响民心。疫情期间,“防疫”“稳产”两手抓,一方面,县级地方政府应在做好区域内猪肉供需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饲料等生产资料企业、生猪生产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畅通产业链。

同时,还应通过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保障复工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发挥地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精准配送、精准支援上的作用,建立饲料原料供需调度机制,推动地方粮库与饲料企业紧密对接,增加政策性玉米投放供应,适时调配投放库存稻谷、小麦等替代饲料原料。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也可用“互联网+”思路拓宽猪肉产品销售、配送途径。

疫情之后,应围绕短期提产能、长期稳质量,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为在短期内恢复生猪产品基本供应,政府部门可加强信贷支持,减轻企业税费,并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从长期来看,则应打好“环保牌”,提升生猪产品的溢价。考虑到近年来有关“禁养、限养”政策与猪肉供应不足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全社会热议,故而,更多地依靠市场型环保政策,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转型,更被人们所接受。

笔者针对湖北省663户养猪大户的调查表明,有71.3%的受访养猪大户具有参与粪污处理PPP项目的积极性,表明现阶段依托于PPP模式的粪污处理项目具有实施潜力。

故而,可进一步抓紧落实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依托政企合作PPP模式,解决粪污处理问题,从而构建以经济合理、生态环保和安全有序为特征的“集约生产、服务生活、保护生态”的产业体系。(本文作者系凤凰网政能亮特约评论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可;凤凰网政能亮特约评论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飚) 

原文链接:https://pl.ifeng.com/c/7vdF4ktv9Um

责任编辑:王姝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