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与“三农”的不解之缘

——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钟涨宝

核心提示: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法学院院长,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农村社会学”项目第一首席专家。

 

湖北日报讯 田北海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法学院院长,社会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农村社会学”项目第一首席专家。

从30年前进入华农工作起,钟涨宝便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以来,在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我国“三农”问题日益突显。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华中农业大学于1986年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农村社会学专业,组织编写了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正值年轻的钟涨宝是其中的成员。其后30年,他一直致力于农村组织、土地及社会保障等“三农”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

扎根田野写论文

洪湖市洪林村是全国文明村。洪林村老支书叶昌保清晰地记得,早在30年前,每年暑假,华农都会有两位教师带学生到村里调研,其中一位便是钟老师。叶书记回忆:“那时候,村里没有招待所,只好在村部办公室铺上稻草和床单,让师生们席地而眠,跳蚤、虱子常常咬得大家满身是包。然而,华农师生毫无怨言,抓跳蚤、虱子反而成为一大趣事。”30年来,钟老师坚持每年深入基层调研,这一习惯至今未变。

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做了著名的寻乌调查。秉承“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理念,2010年8月,钟涨宝带领学生再次踏上寻乌土地,开展寻乌追踪调查。从武汉到寻乌没有直达车,需要先乘坐近10个小时的火车到赣州。他和学生到达赣州站时,已是次日凌晨2点。会前,当地同志建议推迟会议,以便师生们稍作休整,却被钟老师婉拒。他说:“我们是来调查学习的,不是来参观旅游的,不吃苦怎能获得真资料?”

2012年暑假,钟老师带领学生再赴寻乌调查,由于过度疲劳,他出现了胸闷等不适症状。学生劝他提前返汉休息,他再次婉拒,强忍不适坚持与学生一起完成调研任务。

“顶天立地”做研究

在基层调研的钟涨宝丝毫没有知识份子的架子。入户访谈时,他会和村民一样卷起裤腿、席地而坐;盛情难却时,他欣然与村民举杯畅饮,临走时不忘交上伙食费。每次进基层,他总能迅速与村民打成一片。有一次,学生向他请教其中秘诀,他回答:“要对农民有真感情。作为学者,学术视角要有前瞻性,得‘顶天’;研究问题必须是‘三农’的真问题,得‘立地’。”

秉承“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农村,用科学成果服务农村发展”的学术理念,30年来,钟老师一直致力于“三农”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其主讲的“农村社会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组建的“农村社会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教学团队。钟老师常对学生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学习到工作,从未离开‘农’字。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潜心为农做学问。”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钟涨宝 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