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渔业报】面向现代渔业培养“靠得住”人才

探访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中国渔业报》( 2014年02月17日03 版,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李飞)
    当日历翻开2014年崭新的一页,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全体教职工也收到了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这标志着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并正式启动实施。
    老师们还清晰记得上学期刚开学不久学院会议室讨论氛围异常热烈的场景:来自广东海大集团、武汉华扬动保集团、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水产行业企业家们,就学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内容踊跃发言,献计献策。
    “中国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水产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着力于培养一大批有担当、能干事、愿坚守、敢创新的能够让水产行业靠得住的高端人才!”
    “水产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这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开设水产行业相关的系列职业规划类课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早准备、早积累、早成才!”
    “培养方案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培养内容的侧重点做适当调整,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课程体系,把基础课和相关专业有效串联起来!”
    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实践人才这个主题,进行热烈探讨。
    “大学要为产业需求服务,为产业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兴荣说,“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现实途径。学院开什么课,老师怎么讲课,也要听听来自企业的声音。”
    这次水产学院邀请企业家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就是为了更加重视面向产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突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介绍说,近年来,水产学科和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很快,然而,淡水类水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除了要把学生送到鱼塘边去实习锻炼外,还要把这些企业家们请进校园,为水产人才培养建言、把脉。
    “四阶一体”梯度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受到影响。但在水产学院就业工作记录中,却是连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6%以上。
    就在其他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忙于四处找工作时,水产学院大四学生叶伟钊却气定神闲,正抓紧大学阶段最后的学习充电,原来他早在去年10月初就在来校园招聘的广东海大集团激烈竞聘竞争中轻松胜出,与公司签下了就业意向书。而海大集团招聘负责人就是看中了他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叶伟钊自信地对记者说:“这得益于学院从新生刚进校时就开始培养他们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得益于学院严谨的实践训练体系和扎实的实践训练过程。”
    在水产学院,这种专业的动手能力培养,往往是与激发专业兴趣紧密融合的。
    几个月前,秋日的暖阳挥洒在华中农业大学的狮子山广场,在这里正举办着一场“水族景观造景技能大赛”。35组参赛的同学们通过抽签选择火山石、青龙石、木化石、溪流石等主材,搭配以水草、观赏鱼进行整体修饰,构思、造景、清理,忙的不亦乐乎。再看看他们现场布景的作品,这边营造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另一边则以“观沧海”的韵味来立意,引得师生们纷纷驻足观看。
    经过两个月的维护,最终评出了“水族景观造景技能大赛”决赛获奖名单。获得一等奖的水产养殖学专业1101班罗嘉敏获表示,本次比赛提高了自己对水族科学兴趣,自己将以水族造景为职业方向,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据水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杨道兵介绍,学院立足于从“基础实验——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践”四方面统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大学四年为时间轴,构建了淡水水产专业“四阶一体”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即大一至大三要侧重基础性实验,大二至大四要逐步提高性实践,科研训练则贯穿于大学四年期间,实战训练主要于大三至大四期间完成。
    构建“321”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今年的元旦,水产学院副教授马徐发很高兴,常年跟学生打成一片的他收到了很多祝福,其中就有来自“创行团队”的同学们。
    马徐发所在的课题组致力于生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质改良关键技术的研究,他指导和扶助的华中农业大学创行团队“如鱼得水”项目,在保障红安县试点村的渔民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池塘水质进行了明显改良,在“2013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得到了赛场企业家评委们的好评,获得较好成绩。
    平常,他会引导学生认真参与实践,将已经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创新。马徐发对记者说,学院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试验环境,每个老师都可以带一个团队,以身作则参与基地实践与创新,指导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接受学院浓厚的创新氛围的熏陶。
    这样的例子很多。水产学院教授李大鹏近几年致力于健康养殖模式创新研究,他经常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公安县校外研究基地,割鱼草、摸螺蛳,跟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参与健康养殖模式的科学研究。罗智教授常年往返于武汉与盘锦之间,带着学生像候鸟一样迁徙做实验,和公司联合开发的水产品种、饲料,其团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屡获突破,同时为渔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产学院副教授王春芳对记者说,现在学院建设的实验条件也越来越好,非常有利于和产业相结合的专业发展,她所在的水族景观造景与观赏鱼研究团队近几年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创新性训练。
    “这就是学院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搭建了全新的‘321’实践教学平台。”一直陪着记者采访的水产学院实验室老师黎洁介绍,“321”即3类实验室、2类校外实习基地、1个校内综合基地。
    据了解,所谓3类实验室即开展基础性实验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室、鼓励本科生早进课题组的综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性实验平台的科技创新实验室。
    分管本科生教务工作的刘惠芳老师向记者“炫耀”了2012年~2013年本科生依托三类实验室开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共有12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学校资助,有6项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资助。她说,学院已连续2届获得国家“挑战杯”决赛二等奖,获奖者都是从这里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
    从水产学院2013年大学生实习记录资料上可以看出,两类基地为该学院学生的专业实习与科技创新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一类是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广东海大集团、国营武汉市鲁湖渔场等3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的校外挂牌基地,另一类是教育部、农业部共建基地。
    而在华中农大校园内的狮子山东麓,濒临南湖一角,记者看到了该学院一处风景如画的校内综合实验基地。基地指导老师金晖说,这里拥有传统和现代化相结合的全套养殖、繁育设施。该基地主要承担生产实践、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和部分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如水产养殖工程、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充分发挥校内基地优势,为学生教学、科技创新提供优质平台。
    携手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翻看一本水产学院大三学生2013年5月在一家企业的实习报告,里面是满满的收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投喂,培水,杀虫,检测,巡塘”、“三天一小会,每周一大会”用来总结经验,还会定期举办PK赛,营造一种竞争、合作、分享的氛围。很多同学都写道,这里的实习生活不仅仅学的是水产养殖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思考,让人难忘。
    获得全国高校水产实习征文二等奖的段静说,实习企业的导师经验丰富,很优秀,很乐于指导大家,从他们身上大家看到了水产人就是要脚踏实地,要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在实习中发现,连给鱼苗喂豆浆都很有技术含量,不是单凭嘴上说说就能养出好鱼的。
    同学们的实习就是把课堂搬到了池塘边。华中农大的学生朴实,能干事,这是公司员工对他们的一致评价。水产学院的实习基地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伯湘对记者说,虽然他们还是学生,但进了企业实习,公司就把他们当员工来看待了。有的同学领悟、动手、创新能力都不错,还提出了一些生产上的建设性意见,给公司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在实习中,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对水产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水产学院副教授、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罗宇良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罗妈妈。她对记者说,这里是教育部、农业部共建的国家级农科教人才合作培养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通过让学生参与历时一个月的人工繁殖、饵料培育、苗种培育、鱼病防治以及水质管理等生产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院培养人才要紧紧盯着现代渔业的发展需要。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张韶东说,学院合理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学校。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效显著,水产养殖学连续三次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居96%以上,很多院友陆续成为中国现代渔业各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已经和正在为中国现代渔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说,今后,水产学院将充分利用资源、区位、行业和学科优势,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紧密联系产业需求,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为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靠得住”的水产专业人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郑安君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