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楚天金报】大学生发明“水上种菜” 农民获益收入翻番

  (楚天金报)(记者刘辉 通讯员陈治国)鱼塘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鱼苗养不活怎么办?今年,华中农业大学的9名本科生发明的“水上生物浮床技术”,让农村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收入翻番。几名大学生也凭该项目在近日全国创新挑战赛中跻身十强。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朱招健是华农“如渔得水”项目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项目灵感来源于这两年在农村的调查,他和同学们在江夏区林港村发现,当地鱼塘养殖模式粗放,池塘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鱼苗大量死亡产量低下,农民收入大受影响。由于当地农民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养殖方式落后,很多人因为收入不高而放弃农业,外出打工。

  朱招健大一学的是水产养殖专业,他和畜牧业、动物医学的几名好友一合计,计划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民,让农民了解养殖业能赚到钱。

  项目组和学校水产科研中心合作,研发出“水上生物浮床技术”。朱招健解释,生物浮床利用竹子与渔网搭建而成,不仅可以在渔网上种蔬菜,比如空心菜、豆瓣菜、水芹等,吸收水里的氮和磷,净化水质,还能提高鱼产量,一举两得。

  在村民王立斌家试点时,林港村的其他养殖户对这群20岁出头的大学生将信将疑,“搭渔网还能种菜?”

  试验一个多月获得预期效果,王立斌家两亩池塘所获利润比未加浮床前增加了684元。朱招健介绍说,预计在新技术推广六个月后,鱼的利润会由每亩1455.1元提高到每亩4464.4元,蔬菜利润为881.35元/亩,每亩总利润将提高3890.65元,增长近3倍。养殖户们这下信服了,争先恐后请求朱招健团队技术支持。

  近日,朱招健带领着他的团队参加了中国创新公益大赛,获得中西部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大赛中夺得三等奖。今年七月,朱招健代表“如渔得水”项目组参加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在竞争激烈的139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十强,并获得一万元奖金。

  http://news.cjn.cn/sywh/201311/t2390722.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