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园林学院“与信仰对话”特色党课探讨网络暴力

    上万条转发量的造谣帖子,20多万粉丝的造谣账号,无数条新闻报道造谣案例,“网络暴力”、“网络话语权”等词语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这其中的产生的种种问题呢?

    9月24日晚7:30,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陈科老师做客我院耕读茶室,开展园林院本学期第一期“与信仰对话”特色党课,与我们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问题。陈科用轻松诙谐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为此次特色党课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党课先从三段网络暴力案件的视频开始,陈科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一系列疑惑。对如何界定网络暴力的提问,陈老师提供了两个判断标准: 一是途径是否超越一般常规,二是后果是否严重。谈到网络暴力的成因,陈科讲网民对话语权的争夺是网络暴力的根本原因,其它的包括网络环境的隐蔽性、政策法规的缺陷、网民的从众心里、群体极化、道德审判的冲动、追求娱乐等也是网络暴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谈及大学生怎么面对网络暴力时,陈科提醒说,当大学生遇到后首先应联系组织,然后寻找源头,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平时生活中大家要做到自律,与人为善,有矛盾及时调解。陈科给大家分享了“水手”的故事:老实上进的水手在被警察诬陷时,愤怒地打死了这位警察,而自己最后也受到绞刑的惩罚。陈科告诫大家要警惕自己善的表达,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不要用暴力的方式。他进而剖析,每个普通的人心底都有一种朴素的恶,这个水手虽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但他这一拳和暴力没有区别,所以他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在网络世界要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我们的善良,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网络自由是需要管理的,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绝对的自由就等于没有自由。

    党课最后,在场的同学们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陈老师分享,陈科一一为同学们解答。当有同学提出如何更好地还原新闻事实真相的时候,陈科提供了一种通过将多方信息拼图还原的方式,并强调应更加注意分析事实的呈现方式和思考在这个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范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