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荟俊秀之智 兴基层之治:第十九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在我校召开

核心提示: 11月25日,第十九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者,《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土地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等10余家期刊社的编辑,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200余人现场参会。

11月25日,第十九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的公共管理学者,《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土地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等10余家期刊社的编辑,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200余人现场参会,共同探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基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会议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会议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1.大会合照(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大会合影(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启幕:学术雅集继往开来

开幕式上,主持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柯新利教授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相聚狮山,传经送宝。

4.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少波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致辞表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基层治理创新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整体。本次论坛是一次回应时代诉求、凝聚青年智慧、体现学人担当的学术雅集,希望学界同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的未来图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成立十年的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承“尚德尚公、求是求新”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国家基层治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恳请与会专家学者以真知灼见指导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5.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始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特聘教授徐晓林为会议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始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特聘教授徐晓林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始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特聘教授徐晓林致辞谈道,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主题集思广益,与会学者将公共治理前沿理论与基层治理问题相结合,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青年学者关心社会发展,熟悉前沿方法,具备创新思维,要勇敢地在交流中提出质疑和批评,实现论坛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青年学者论坛选址公共管理学科的一方重镇——武汉市狮子山下,颇具象征意义,期待青年学者成长为未来学界的“雄狮”“翘楚”,引领公共管理学科阔步前行。

6.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将大会会旗交予下一届大会承办学校燕山大学(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将大会会旗交予下一届大会承办学校燕山大学(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柯新利教授向承办第二十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丛鑫教授交接会旗。丛鑫表示,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作为我国公共治理研究领域颇具人气、号召力和凝聚力的论坛之一,以开放的胸怀、火热的姿态、前沿的议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公共治理研究领域的精英,特别是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公共治理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持续不断地为沟通治理提供新的方向和进度。第二十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将于2024年5月在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举办,期待与各位学者再聚。

对话:观点交锋启智增慧

22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主持圆桌对话一(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主持圆桌对话(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论坛上,12名国内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做客圆桌对话活动,共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主持圆桌对话。

1.圆桌对话一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圆桌对话一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在第一场对话中,中国农业大学臧雷振教授引入话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基层治理?”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思考。

湘潭大学梁丽芝教授认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治理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和创新政府转型,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培育和激发基层内部治理活力,构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武汉大学刘伟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将乡村治理的命题放到历史中梳理,才能对当下乡村治理的方位做比较清晰的定位,进而明晰未来乡村治理的重心所在。当前,我们形成的党建引领、技术赋能的治理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忽略社会自身成长。未来乡村治理要着重通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成长,用现代精神构筑起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性基层社会。

复旦大学李瑞昌教授认为,当前的政策文件对“基层”有明确定义,对“顶层”却缺乏明确界定。在我国治理体系中,自治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但一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缺乏对自治的关注,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同仁关注基层治理中的自治问题,以自治推动基层社会丰满起来、运转起来。

浙江大学谭荣教授表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利用非传统集权方式推进的集体行动,传统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和约束研究视角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尝试解释地方政府推进非市场价值类产品的逻辑,以此推动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创新,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依托现有实践创新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受“历史基因、执政党双重组织特性、人口规模与管理幅度张力”三重逻辑支配。进一步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尚需破解“纵向权责关系、关联失灵、技术主导”等关键议题。

2.圆桌对话第二场讨论现场(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圆桌对话二现场(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在第二场对话中,暨南大学颜昌武教授作为召集人,组织与会学者继续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守庚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基层治理遭受着多重考验,一方面国家大量的公共资源注入基层,基层承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转型,城市不断扩散,农村逐渐“空心”,这与传统社会基层治理存在冲突。在双重挑战下,完善基层治理需要关注如何依托国家强大的支撑来构筑现代治理体系,如何延续传统简约高效的治理体系,如何构筑科学化、智慧化、人本化的空间治理体系等问题。

燕山大学王春城教授表示,在基层治理中,基层干部既要有效地执行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又必须有温度地响应人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要有尺度地在上级部署和地方需求、原则性规定和具体要求之间,做好上令下行和下情上达的工作,这些情境考验着基层治理。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切口,展开深入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徐增阳教授认为,基层治理是公共治理研究的“红海”,做好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的基层治理要用公共管理的知识把党建引领说清楚,要到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真问题。

同济大学余敏江教授则认为,基层治理是一片“蓝海”,还有广阔的空间,比如基层人少事多、人微言轻、监管脱节、精细化管理不够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公共管理学者任重道远,有责任深化研究,构建基层治理的自主话语体系。

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语境里,基层治理研究应该是一片“蓝海”,中国式现代化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比如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城乡关系、人地关系等都在发生趋势性转变,传统的基层治理研究可能也要发生转向,只有我们的基层治理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基层治理研究才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报告:心系家国勇敢发声

1.中山大学助理教授陈馨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中山大学助理教授陈馨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青年学者报告环节,中山大学助理教授陈馨报告了关于基层政府合作动态变化与治理绩效的研究。他表示,协同治理是解决跨行政辖区治理问题的方案之一,然而协同治理是一个复杂过程,不同要素的动态变化均会影响协同绩效。学界需要进一步探索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深化对政府协同动态变化的研究。

2.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杜娟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杜娟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孔繁霄 摄)

华东师范大学杜娟副教授分享了中国饮用水水源地治理研究。她提出,面对城市发展与水源地保护的矛盾,传统基于目标治理体系的绩效评估制和科层官僚体制治理乏力,需要弥合自上而下的“控制型”治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参与型”治理模式,加强政府与社会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政策目标实现。

3.兰州大学郭晟豪副教授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兰州大学郭晟豪副教授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兰州大学郭晟豪副教授探讨了基层治理中的基层干部问题。他提出,随着城市发展,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之间出现“中层陷落”,作为基层治理中政府与公众连接点的基层干部的激励问题被提上议程,未来的相关研究需着重关注基层干部的行为意愿、行为能力、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等方面,并通过实证分析获得更进一步的精细化研究结论。

4.华中农业大学李元珍副教授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华中农业大学李元珍副教授作报告(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华中农业大学李元珍副教授分享了基层政府整合式治理实践研究。她表示,在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基层政府需要找准自身的“针眼”将各种下沉资源串联起来,并融合自身的治理资源,进而通过组织、资源、流程的整合,以形成一个简约高效、运转顺畅、上下贯通的基层整合式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0.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梅赐琪主持青年学者报告(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梅赐琪主持青年学者报告(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梅赐琪表示,设立青年主旨发言环节,是举办了十九次的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最新创举,是公共治理青年论坛的初心回望,更是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对学科前辈的致敬,还是对青年的温柔的提醒和助推,要“把宝贵的时间交给青年人”,让“青年的、苦心孤诣的文字和反复咀嚼的思想在舞台上被当代人听见,并让当代人在困惑中有所解脱” 。

5.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代表论坛组委会发言(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代表论坛组委会发言(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表示,“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八个字,字字千金。“公共”意味着心系家国天下,做有品质的研究,出有情怀的成果。“治理”意味着生动的实践,拜实践为老师,向实践求真知。“青年”意味着告别傻气,杜绝暮气,远离官气,少点媚气,多扬正气。“论坛”意味着少点赞,多“放炮”,不逢迎,多探讨,勤交流,友情好。他以一首原创诗歌对第十九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作阶段性总结:“黄鹤楼上好风景,鹦鹉洲边又逢君。但见大江东流去,更喜雏凤声动人。浪花淘尽英雄事,文字激扬江山情。书生功业谁人定,竹杖芒鞋任平生。”

争鸣:问题导向实践取向

当天下午,52名与会学者分别前往5个分论坛作进一步学术交流。

225(学通社记者 李明城 摄)

分论坛一现场(学通社记者 李明城 摄)

分论坛二现场(通讯员)

分论坛二现场(通讯员  刘康婷 摄)

2.分论坛三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雯倩 摄)

分论坛三现场(学通社记者 刘雯倩 摄)

44合照(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分论坛四现场(学通社记者 郦雪怡 摄)

1.分会场五开场讲话(学通社记者 李想 摄)

分论坛五现场(学通社记者 李想 摄)

聚焦基层组织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温豪老师提出,议事和共治机制的有机贯通和协同并进的方式使得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由“一家独揽”转变为同社会力量“同台服务”,可以充分激活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力,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印子副教授就如何组织和调配基层政府中的编外人员进行了汇报,建议通过运用不同的管理策略、训练编外人员的专业能力、实行编制内管理等方法建构身份情境,解决身份张力的离合问题,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陶珊珊从组织学视角出发,基于多个维度提出了基层治理领域有领导的组织间网络何以形成的解释路径,讨论了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凝聚私人企业、个体经营者等经济群体的力量,为实践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和行动参考。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李兰琦对当前不少地方出现驻村干部权力替代,甚至双方各行其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72个村庄进行了分析,得出关系治理在中国乡村具有广泛适用性,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合作中,严厉的问责会适得其反的结论。苏州大学博士生邓明磊,通过构建政府创新可持续性影响分析框架,对B县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在多重堕距的综合作用下,邻长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双双降低,最终变得难以持续的结论。

围绕基层生态治理。中南大学副研究员姜国俊从河长制存在的公众参与缺陷角度出发,结合行政吸纳理论和“嵌入”理论,对研究区域进行详细的走访调查后,得出了“民间河长”有效政策倡导的关键在于制度环境关联度的结论。中国矿业大学肖建英老师选用极具代表性的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模拟徐州市自然发展场景、城镇发展情境和生态保护情境的土地利用状况,计算不同发展情境下徐州市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胡冬梅从国家对基层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和面临的挑战入手,基于不同的视角回顾了相关文献,并选择了Z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渠道获取案例文本资料,深入剖析基础环境治理的实现路径与行动逻辑。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泽宇提出“基层政府和美乡村政策创新为何生成?其生成机制的运作机理如何?”的研究问题,选取中国西部H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引导本地居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政策创新经验的政策情境与创新建构过程,并识别出政策创新的3项关键生成机制。

此外,与会学者还围绕央地关系、数字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流转、双碳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承办。据了解,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是由国内公共治理领域青年学者联合发起和组织的系列会议。自2014年以来,公共治理青年论坛已连续举办18届,共有千余名学者参与了论坛的研讨交流。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旨在推动青年学者研讨当代中国公共治理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已经成为青年学者展现才华、交流互动和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本文作者系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晏华华 刘晓楠 吴文萱 赵炜琨 陈蓉 张小庆)

责任编辑:晏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