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承担的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完成课题绩效评价

核心提示: 近日,我校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以下简称“经作专项”)8个项目开展课题绩效评价工作。专家组认为8个项目所属45个课题均完成了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评价。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叶世英)近日,我校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以下简称“经作专项”)8个项目开展课题绩效评价工作。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监督处处长付仲文、推荐单位湖北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学校校长李召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等领导参会。由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刘勇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研究员等一批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查阅课题绩效自评价报告及支撑材料、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并质询后,一致认为8个项目下属的45个课题均完成了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评价。

此次开展课题绩效评价的8个项目,先后于2018年至2020年获批立项,主要聚焦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量品质协同提升、良种良技良机配套集成并开展研究,国拨经费23345万元,研究成果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突破,在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有创新,在应用示范领域有推广。

基础研究领域有5个项目,其中园艺林学院徐强教授承担的“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项目首次阐明了果树芽变育种的分子基础,建立了高效、准确、快捷的芽变材料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苹果脱毒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术体系并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支撑千阳县成为我国最大的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鉴定了控制柑橘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关键基因,育成雄性不育、单胚的华柚3号品种;开发的梨授粉品种配置系统显著提升了花序坐果率,节约授粉用工90%以上,优化后的技术入选2021年度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园艺林学院刘继红教授承担的“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项目阐明了逆境条件下果树积累多胺、可溶性糖、甜菜碱等物质的转录调控机制,揭示了应答低温、高温、柑橘和猕猴桃溃疡病、苹果腐烂病、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逆境的分子机制,研发了葡萄铜毒、猕猴桃溃疡病等抗性调控技术,构建了2个果树资源和全基因组变异数据库,认定了9个果树新品种,建立的果树抗性评价技术体系、鉴定的抗性资源和挖掘的抗逆关键基因为解决环境因素制约果树产业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材料和技术支撑。

植物科技学院周广生教授承担的“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项目建立了低空无人机遥感作物长势信息采析一体化平台,提高了大田无人机表型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解析了经济作物抗逆生理机制和调控网络并构建了相关调控技术,其中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于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了高密群体“以密增产,以密省肥,以密补迟,以密控草,以密适机”的 “五密效应”理论并构建了大田经济作物各产区优质丰产调控技术,其中直播油菜优质丰产机理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园艺林学院罗正荣教授承担的“特色经济林优异种质发掘和精细评价”项目以柿、杏、桑、花椒和油橄榄的新种质收集、保存和评价、特异种质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和演化、重要功能成分鉴定及其代谢调控网络解析、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制及关键基因挖掘、重要农艺性状遗传信息库构建为研究对象,收集新种质781份,精细评价种质605份,筛选优异种质62份;解析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和调控机制7个;挖掘功能基因21个;构建遗传信息库6个,为5种经济林的可利用性及其利用途径研究以及相关遗传改良提供大数据信息分析和技术平台。

园艺林学院宁国贵教授承担的“重要花卉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基因发掘”项目完成了我国几乎所有月季野生资源代表种类的基因组测序及重测序,筛选了月季优异种质,其中1个优异种质进行了100亩以上的繁殖生产及示范。完成了百合超大基因组组装,创建了系列短生育期百合优异种质及其高效繁殖技术。建成了全国蝴蝶兰属植物种质资源圃,构建了高效繁育与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培育了一批蝴蝶兰新品种。建立与完善了山茶、月季的转基因及基因编辑体系,创建了系列色香等性状改变明显的遗传修饰新种质。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有2个项目,植物科技学院王国平教授承担的“园艺作物病毒检测及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项目针对8种园艺作物生产急需的无病毒种苗繁育开展病毒脱除、快速检测和无病毒种苗繁育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发病毒高通量分析软件3 套,建立病毒鉴定方法40套;鉴定出新病毒14种,病毒的新株系及新记录种30种,系统明确了病毒种类与分布;建立高效病毒脱除技术18 套,获得脱毒品种101个;集成脱毒种苗繁育技术模式11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17项,在全国推广脱毒种苗2485.8万株。

园艺林学院伊华林教授承担的“果树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构建了柑橘、苹果、梨、葡萄的品种特异分子标记并制定了相关品种鉴定国家行业标准;选育了一批优质高效品种,其中华柑4号、大雅柑成为主推品种,在全国主要产区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2.7万亩;研发了晚熟柑橘果实枯水防控、梨果实木栓斑点病防控、‘福丽’等苹果品种轻简化栽培、酿酒葡萄免埋覆盖越冬等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相关成果获得了2019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成果转化金额1460万元。

应用示范领域项目有1项,园艺林学院刘永忠教授承担的“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研发了6个果园机械装备产品,形成了山地果园和缓坡平地果园机械系列装备,推广丘陵山地轨道运输系统1072套;开展宜机化园区改建、高光效轻简化管理树形培育、水肥轻简精准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具有树种特色、匹配环境、经济可行的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16套,建设示范园(基地)51个,示范面积3.86万亩,技术辐射推广40.16万亩。

审核人 杨毅

责任编辑:蒋朝常 王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