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杨万能教授做客学术沙龙谈作物表型组

核心提示: 4月19日晚,第254期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杨万能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高通量作物表型组技术开发的报告。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单文琪 张月琪)4月19日晚,第254期学术沙龙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杨万能做客本期学术沙龙,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高通量作物表型组技术开发的报告。

杨万能回忆了自己一路求学的经历,强调了自学的重要性。接着他分享了自己和作物表型组的缘分,2007年仍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的他参加了与我校联合研发的课题。张启发院士作为水稻高通量测量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前瞻性地指出,作物表型领域虽然还是初生的朝阳,但它正沿着高速轨迹向发展,未来大有可为。杨万能与师兄合作设计了传送带,将水稻输送过一个类似于安检的检测门来检测水稻性状。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水稻育种全生育期表型自动测量分析平台,获得了2011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随后,杨万能介绍到,他们投入大部分精力自主研发全自动化数字化考种机,为高通量考种带来了速度和精度的飞跃。以植物表型作为核心,在生理性状和机械科学的基础上,获取大量信息去定向选择良种进行杂交和遗传增益。考种机从2009年的“庞然大物”到2018年的第七代机器,变得更加精准便捷,效率更高。杨万能还进行了针对性的高通量作物表型组技术自主研发工作,如大型小区高通量表型平台、高通量高光谱成像检测生理指标器械等。高通量米粒品质设备能确定蛋白和直链淀粉的分布,与代谢组学结合,定位更多的QTL位点。在表型平台的建立中,杨万能与他所在的交叉学科团队又自主研发出第一台用于农业领域的微型CT,可通过活体无损检测查找水稻分蘖。通过对各种作物的各项表观研究,他们的团队还成立了RAP数据库。

谈及智慧农业,杨万能希望农业能够更加自动化,上有无人机,下有考种机,中有监测机器人,而且最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所有的数据并将分析结果直接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农业自动化的未来必将是挑战与机遇并行的,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他说。

杨万能表示,这些年来,他的团队致力于填补表型空白,写了不少综述和报告。他第一次开设的作物信息创新班,人气爆棚,供不应求。他自豪于能够将中国自主研发的表型技术推广至英国,将中国制造发扬光大。依托于年轻的交叉学科研发平台,水稻表型组学团队不仅培养出了具有高素养的科研人才,相关技术人才还得到了阿里巴巴、华为等国际知名团队的垂青。

提问环节,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黄远副教授提出,园艺方向也非常需要信息化、精准化,这必然是今后高端农业的走向,他表示希望能够与杨万能教授合作,并与其达成共识。随后,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如何检测作物品质、是否能够发现候选基因等问题,杨万能一一作了解答。

【简介】杨万能,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作物表型组学。从博士阶段至今致力于高通量作物表型组技术自主研发工作,发表SCI收录文章共计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文章13篇,影响因子9.0以上3篇。其中基于多种光学成像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水稻表型高通量数字化观测平台的研究工作于2014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Nature Reviews Genetics》(影响因子35.898)点评为亮点研究工作之一;2016年,该工作被《National Science Review》点评:项目申请人及研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建设壹套高通量水稻表型测量平台,填补了国际上水稻表型测量手段的空白。并应邀于2013年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发表植物表型组学综述文章1篇。

审核人:李林

责任编辑:郭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