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互联网带动经济全球化热度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需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如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适策略去拓展对外传播的广度、增进对外传播的深度,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传播主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多元传播主体格局
    传播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过程中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任。在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调动多方力量,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队伍,逐渐实现从以政府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对外传播主体格局的转变。
    一是政府传播力量。重点是中国对外传播机构的外交人员和公务员,如中国外交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侨办等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和各省市县外事外侨办、外经外贸外资以及教科文卫等社会领域涉外机构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国新闻媒体力量,主要指中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具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党的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
    二是公民传播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国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全民传播是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基础。无论是官方交流还是民间往来,人人都有传播能力和传播空间,更有传播义务,人人都是积极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传播者。我们应该遵循“大传播”理念,把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互联”起来,通盘考虑对内对外的反应和效果。
    三是境外传播力量。在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具有不同背景、扮演不同角色的境外传播力量,也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境外传播力量主要有国际组织、外国新闻媒体等。与此同时,在对外传播主体中,还可重点吸纳传播对象国的外籍人士以及对象国的华侨华人等,共同参与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队伍中来,他们眼里或口中的中国,要远远比大众媒体传播的中国更让人信服。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政府要促进不同种类的对外传播主体加强合作。合作内容可包括信息的共享,人才队伍的配合和相互协作,传播策略制定的相互探讨,传播优势的相互利用,传播链条的相互承接等方面,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传播主体的对外传播能力,从而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效果。
    传播内容:聚焦与世界文化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外传播自诞生之日起,便含有内在的价值取向,所谓完全脱离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对外传播需要深入别的文化圈,就必须考虑其价值观是否为受众所理解、接受,这将直接影响到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如果不去考虑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接受度,中国的“和氏璧”可能只会被看做一块“顽石”(张颐武语),从与受众价值观的共享视角进行对外传播已成为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既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缩写,又具有时代特征,是中国发展与进步的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一部分,与世界文化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是可以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的。北京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与管理中心设计并实施的一项中国文化印象调查表明,美国和德国民众对义、仁、恕、孝、天人合一、和谐世界、和而不同、礼8项内容的选择频率超过50%,属于共享价值观。而引入、运用、传播这些共享价值观,就等于我们使用国际“普通话”,既有利于外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和化解可能存在于中外之间的误解、隔阂甚至敌视情绪;更有利于中国成为国际社会更受欢迎的一员,使中国更深入地进入国际话语圈,真正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
    马克思曾经说过: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莱茵河彼岸的那些先于德国开始现代国家建设的国家理论上的“良心”,并不是因为德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多大的发展,而是德国拥有很强的理论抽象和建构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中,要针对西方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陌生和误读误解以及贬损攻击,立足与世界文化的共享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有力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上和逻辑上牢固奠定其地位。
    传播方式:开展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多层次的立体化传播
    新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方式不再是平面单一的,而是立体生动的;不再是拘谨严肃的,而是自然活泼的。因此,在当前整个对外交往中,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国际活动营销、广告传播、口碑传播、公共外交、公共关系策略等为主体的立体对外传播,将其融入对外开展的经济、商务交流、人际交流和教育、文化交流等社会活动之中。
    一是抓好国际活动传播。在国家形象网站、宣传资料、城市招商引资资料以及各种专题、节日、会展、推介会,如当前推行“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活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国文化艺术节,对外文化展览等活动的国际化策划和包装中,应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国际友好城市,结好国际友好组织、加强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等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活动来加强国际间的往来与交流,扩大国际合作网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抓好品牌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需要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批有较强辨识力、易于对外传播、拥有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品牌来推动其在海外的有效传播。孔子学院以及京剧、中国功夫、美食等元素都将或正在发展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载体。
    三是抓好传媒语态传播。理查德·克罗德曼语强调:“好的宣传就是要做得不像宣传。”传媒在立场与取向上,应尊重国家利益与立场,但是在话语表达过程中,需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事实与观点。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叙事手法,熟练运用当地的语言,如中国记者郑若麟用法文所撰写的《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大量使用法文的各类谚语、俗语、日常惯用语,乃至“双关语”,潜移默化地向读者“灌输”了中国的价值观。
    四是抓好口碑传播。一方面,通过邀请国外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精英群体来华参观访问、学习考察,引领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国家自上而下传播;通过境外在华留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境外旅游者来中国旅游的体验,凸现独具中国特色的形象,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外民众中的众口相传;另一方面,培养一批语言本土化、中西文化融通的跨文化传播专业人才,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影响的持续提升。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08/24/nw.D110000gmrb_20130824_2-11.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