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做客“公共管理论坛”

核心提示: 4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做客公共管理学院第197期“公共管理论坛”。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晨奇 张亦弛)4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做客公共管理学院第197期“公共管理论坛”,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科学认知千万工程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专题报告。此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教授主持,全校60余名师生参加了学习和交流。

刘彦随研究员的报告首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历程、核心要义和实施进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他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科学认知,阐述了城市地域系统、城乡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城病乡治”的理念,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方式。此外,他还进一步解析了多要素相互耦合的多层次乡村地域系统构建,以及乡村地域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估,论述了乡村地域分异规律与乡村振兴成效的演变逻辑,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与科学研究方法论,探讨了乡村转型与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多角度提出研究乡村振兴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紧接着,刘彦随研究员结合自己在浙江的调研体会,重点解读了“千万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带来的经验和启示。他梳理了“千万工程”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发展阶段、取得的成效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提炼出“千万工程”带给我们的六点重要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新发展理念指导乡村全面振兴;强化系统思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实际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并付诸实践;注重基层建设,稳固根基;锁定发展目标,脚踏实地持续发力;以及长期规划,坚定执行。

同时,刘彦随研究员详细阐释了“千万工程”如何有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他提出,“千万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采用“定基”“定向”“定位”“定标”“定策”等“五定”策略,并通过组织重构、产业革新、空间再造、工程化治理、数字化赋能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报告最后,刘彦随研究员结合自己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地域系统协同观测与转型机理及模拟”阶段性成果,向大家展示了针对“三农问题”的前沿研究方向,涵盖了乡村生态产业化实现的PGR模式、乡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机制、乡村系统动态格局模拟与预测技术、基于格网划分的“三主三分”国土空间智能识别技术,以及利用多源数据对城乡时空演变特征的深度挖掘,尤其是面对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系列研究关键问题。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刘彦随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勉励大家要做好研究应该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谋万民福”。

审核人:胡银根

责任编辑:蒋朝常 扶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