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学报自科版举行编委会换届会议暨一流期刊建设研讨会

核心提示: 12月28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一流期刊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教育培训学院3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报自科版主编张献龙,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科发院常务副院长张拥军,学报自科版第九届编委会、第二届青年编委会代表,九三学社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班子成员,期刊中心全体人员共60余人与会,校外编委和部分在外地出差的校内编委在线参加了会议。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琳琳)12月28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称“学报自科版”)编委会换届会议暨一流期刊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教育培训学院3号会议室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报自科版主编张献龙,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科发院常务副院长张拥军,学报自科版第九届编委会、第二届青年编委会代表,九三学社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班子成员,期刊中心全体人员共60余人与会,校外编委和部分在外地出差的校内编委在线参加了会议。

按照编委会章程,学报自科版第八届编委会、第一届青年编委会至今年年底4年任期已满。根据“与学校学科优势特色匹配,整体保持稳定,兼顾学科平衡”原则,综合考虑学科、年龄、学术影响力及对学报工作的关心程度等因素,酝酿产生了学报自科版第九届编委会和第二届青年编委会名单。新一届编委会51人,青年编委会46人,主编为张献龙院士,副主编为李斌、徐强、苗义良、范敬群、张志钰。

科发院期刊中心主任范敬群主持了编委聘任仪式。姚江林为主编张献龙院士颁发了主编聘书,张献龙、张拥军为副主编颁发了聘书,张献龙为到会的编委逐一颁发了聘书。

姚江林在讲话中指出,学报自科版的办刊历程是学校期刊建设历史的主线,也是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历史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学校期刊呈现出统筹推进、集约发展的蓬勃气象,得益于各刊尤其是学报自科版主编、编委和编辑团队长期无私的奉献。他就如何推动一流期刊建设谈了4点希望,一是要充分发挥编委队伍的作用、以刊聚人,号召各位编委要带头投稿,带头审稿,带头组稿,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报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报在文化传承创新、立德树人中的阵地作用。办刊是文化活动,是一个始终与学生和青年学者对话的过程,提携新人是期刊的重要使命,期刊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为学术交流、学术思想的传播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要全面提升期刊服务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期刊,一流期刊能够汇聚要素、更好服务一流学科建设。在科技自立自强和三大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科和期刊要协同发展、共振同鸣。四是要统筹推进学校学术期刊的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内涵建设。他表示,学校会围绕“办出顶刊”的目标,匹配相应的资源,支持并激励学报和期刊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献龙主持了编委会暨研讨会。杨锦莲汇报了学报自科版上届编委会以来的办刊情况。范敬群汇报了学报自科版部分文章纳入学校期刊分级目录C级首次评选情况。

在开放讨论环节,与会编委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学报、如何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创建一流期刊展开了热烈讨论。编委们高度肯定了学报自科版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表示今后要多为学报做贡献、与学报共成长,并就如何推动学报高质量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校准定位、突出特色,紧紧围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传统优势学科领域,开辟特色专题、专栏及专刊,围绕创新链,在技术、应用和研发方面寻求重点突破;二是创新学报出版模式,考虑缩短出版周期、丰富出版语种、增加长英文摘要等;三是强化与学科学者的联系、多途径加强学报的宣传力度,如在学院、重点实验室布置学报阅读点,编辑部主动走入课题组讨论论文、指导学术写作;四是保持约稿强度、优化配套机制,配合期刊分级目录政策提供更多配套支持,引导校内资深学者主动发文,确保优质稿源稳定;五是加强新媒体建设,强化编辑部和编委们的互动沟通,多组织参与学术会议,不断扩大“朋友圈”、积累作者资源。

张献龙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编委们为学报自科版所做的贡献,希望接下来编委们都要下决心多支持学报发展。编辑部要把编委会用好,期刊影响力体现在日常,思路决定出路,要多渠道发挥编委的作用提升影响力。他指出,做科研、办杂志,关键在于创新。如何办好学报,他提出5点意见。一要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线,把学报办成农业科技领域的品牌杂志;二是要坚持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成果提供发表传播平台;三是要办成传播学术、传播科学、传播优秀科学家精神和品质、传播农业技术、传播华农文化的学术平台;四是要坚持不断改革创新办刊模式,不拘一格实现发表文章类型和内容的多样化;五是要坚持办成多学科交叉合作交流的平台,成为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平台。

编委会上还举行了学报自科版执行主编杨锦莲编审的荣休仪式。张献龙院士为她献了花,学报编辑代表为她送上了电子相册和真诚祝福。姚江林高度评价了杨锦莲老师从编33年职业生涯。他号召各个年龄段的编辑尤其是年青编辑们,都要虚心向杨锦莲老师学习,学习她甘作嫁衣、协作共进的高尚品质、学习她拥抱变化不断淬炼匠心的职业实践,将其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传承、发扬光大,办出高品质的一流期刊。

审核人:范敬群

责任编辑:蒋朝常 陈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