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科学报】许洁婷:从文弱书生到种业强“芯”引领者

核心提示: 从一介文弱书生,到高新技术企业掌门人,再到种业强“芯”引领者,她是“创新的践履者”,亦是“温和的坚定者”。她就是华中农业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许洁婷。

微信图片_20231016084216_副本

■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吕梦涵

从一介文弱书生,到高新技术企业掌门人,再到种业强“芯”引领者,她是“创新的践履者”,亦是“温和的坚定者”。

她就是华中农业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许洁婷。如今,她正带领团队,攻关种业“芯片”,着力锻造生物种业创新的“利剑”。从资金短缺到略有盈余到行业资金介入,再到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估值数亿元的发展前景,未米只用了5年。

缘起:“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2015年的一个午后,还在国内龙头种子企业工作的许洁婷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的办公室。严建兵一边泡茶一边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和你谈谈。”

“严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激情和自信使我大为震撼。”许洁婷被热情四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决定读博。而此前,她已经在国内的先正达和中国种子集团工作了7年。

就这样,2016年许洁婷开始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她说,师承严建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更是“梦开始的地方”。

2017年,严建兵鼓励她创业,去实现“伟大梦想”。一时间,许洁婷每天早上睡眼惺忪时总会面对两个困难:一个是学业,一个是创业。双重困难让她惆怅。

她还曾艰难抉择过,如果不能兼顾,到底是保公司还是保学位……

也是那一年,许洁婷联合一群有梦想、有闯劲的年轻人奔赴江苏常州,在一块只有500平方米的小场地扎根。他们给公司取名“未米”,即未来的粮食,他们的理想是通过精准育种,破解基因密码,赋能中国粮食安全。

这就是他们的“伟大的梦想”。

奋斗:一切为了理想的公司

团队创业之初,资金问题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我们的起步资金较少,只有两百多万元,需要建立实验室和温室基地、开展研发实验、支付人员工资,捉襟见肘。”许洁婷记得,有一次财务人员很担心地说,钱不够发下个月的工资了。幸好很快有客户回款,才没有发生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处于起步状态的未米,没有获得大规模投资。如果不能开源那只能节流。许洁婷直言:“原来我们在‘大厂’做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几乎都是最好的。自己创业后要精打细算、节约成本,渐渐摸索出了许多既便宜又好用的国产物材,提高了生产效益。”

就这样,未米一边慢慢攒钱添置设备,一边打开市场,公司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然而,创业初期,技术上的波动让人忧心。在做玉米的遗传转化时,温室环境的变化、实验药品批次的问题使得整个体系出现了漏洞。

按照计划,3个月左右玉米本应出苗。可期限已过,玉米还没出苗,大家的心理压力一瞬间大了起来。

“没能兑现对客户的承诺,我们非常内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客户却表示了理解,不仅延长了交付期限,还主动付了款项,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这一暖心的举动令许洁婷等人十分感动。

许洁婷对自己的评价是“温和的坚定者”,一旦下定决心做的事,遇到困难也不停下脚步。从常州到三亚,从最初的不到10个人发展到100人,如今,未米已经建立了包括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黄瓜、番茄、生菜等在内的多种植物的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创制平台,组建了一个大田、分子、遗传转化、项目研发兼具的高素质研发和产业转化团队。

随着未米在育种行业中有了一些知名度和影响力,投资机构开始注意到他们,主动接触。“投资机构对我们进行商业尽调、第三方法务和财务尽调,发现我们在商业上有很大潜力,公司管理、财务和法务上也很合规,未来有上市的希望,于是对我们进行投资。”许洁婷说。

在技术壁垒方面,未米在基因编辑工具的自主化、玉米种质库的积累和育种平台的搭建方面形成了“护城河”,即他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片段基因敲入、敲除技术,可以实现多物种多性状高效育种,显著减少周期和成本。

在产品布局方面,他们围绕玉米性状改良、特用玉米创制、玉米生物反应器开发布局了一系列产品,链接农业、工业、食品、消费等领域,多元释放玉米潜能。

未米由玉米育种领域资深专家、基因编辑前沿科学家、基因编辑育种产业老兵及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共同创办,拥有技术+产业+管理+商业化多驱动的强大团队阵容。

未米的Pre-A轮投资机构——厚新健投的合伙人汤珣认为,未米生物团队年轻务实,发展思路清晰,技术体系完善,尤其在一系列适应中国饲料工业及粮食深加工特点的特色品种开发上勇于探索。高蛋白玉米等产品布局为解决中国饲用蛋白不足问题另辟蹊径,以高产作物为底盘,利用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工具拓展优质蛋白来源,可能深度影响饲料配方,减缓大豆进口压力,重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开辟植物合成生物的新领域。

梦想:创新维艰,但将一往无前

创新是未米由小变大的“法宝”。

未米不单是承接技术,还掌握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依赖基因型的高通量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服务了大部分中国玉米科研单位,多个基因编辑产品进入安全评价期,走在了行业前列。

“我就是要做有价值的企业,我们未来想更多在生物育种这方面发力。”许洁婷说。

然而,新品种开发需要持续大量的科研投入,研发周期长、回报慢,很难获得银行持续的贷款。“我们只能依靠创始团队的少量自筹资金进行研发。此外,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为此组建了技术能力强的团队,通过不断试验改进,稳步突破技术瓶颈。”

开发抗锈病、高蛋白、高DHAEPA、密植、增产等玉米性状,搭建全基因组育种所需的单倍体诱导平台、育种测试平台……如今,未米正与严建兵团队合作,在不牺牲产量的前提下发展高蛋白玉米,通过精准基因编辑,将高蛋白的性状导入骨干品种,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产业化打牢基础。

拥有2000平方米标准现代化实验室、20亩全年候温室,申请专利44件、软件著作权6件、植物新品种1件、外观专利2件……许洁婷说,目前的专利技术主要应用在自身产品研发和生产中,还没有授权转化给第三方。“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人对公司估值非常看重的一类资产。”

许洁婷说,创业之初,她就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创制和积累。知识产权在科技型公司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申报政府项目,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再到公司价值的体现,知识产权都是重中之重。

“知识产权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现了公司的研发实力。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公司稳定成长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许洁婷说,面对行业竞争,未米通过不断扩容技术实力,比如无基因型限制的递送技术,以及不断探索新的基因编辑位点和新的性状,构建强大的“护城河”。同时,他们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技术壁垒确保产品的市场地位。

《中国科学报》 (2023-10-16 第4版 科创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