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迎新季】青年科学家与学子共话全健康的发展与未来

核心提示: 9月6日晚7点,“青年科学家面对面”第一期主题活动“全健康的守护者”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3举行。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研究员李礼、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教授沈瑶琴以及水产学院教授周洋三位青年科学家,立足学科特色,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与2023级新同学共话全健康的发展与未来。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尹海霞)9月6日晚7点,“青年科学家面对面”第一期主题活动“全健康的守护者”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3举行。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研究员李礼、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教授沈瑶琴以及水产学院教授周洋三位青年科学家,立足学科特色,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与2023级新同学共话全健康的发展与未来。

活动前四十分钟,便有不少同学来到了现场,与现场老师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晚上七点,“全健康的守护者”活动在融乐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三位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学通社记者 程希怡摄 )

三位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学通社记者 程希怡摄 )

小猫小狗水稻都会生病,那么动植物的健康,与人类健康有何关系?每个人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哪些影响?……主持人的问题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

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研究员李礼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就全健康”概念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全健康(One Health)”的概念对于同学们而言虽显陌生,却和大家的生活紧密关联。“全健康”是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强调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作交流,是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在人口流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环境加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复杂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种群生存,因此,“全健康”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全健康”作为系统性思考和研究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新策略、新方法和新学科,所涵盖的领域多样、学科交叉且仍在不断扩增。

水产学院周洋教授曾从事过预防兽医学研究,如今,作为一名鱼病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她认为无论是预防兽医还是鱼病研究,都是守护全健康。她谈到,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70%以上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守护动物健康已成为织牢织密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第一道“隔离带”和“防火墙”。

动科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沈瑶琴老师结合从事宠物医生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全健康”的理解。她谈到,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孤立的,近年来,宠物作为人类伴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宠物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通过与宠物密切接触,宠物源人畜共患病传播给人类的风险日益加大,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守护宠物的健康同样也是守护人类健康。

老师们的介绍引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极大兴趣,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提问。

同学在向老师们提问(学通社记者 程希怡摄 )

同学在向老师们提问(学通社记者 程希怡摄 )

“动物疾病发生后,会造成哪些损失呢?动物的饲料以及生存环境管理为何如此严格?”沈瑶琴老师谈到,动物疫病不仅影响畜产品稳定有效供给,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已经报告发生过的动物疫病超过300种,全国每年报告发生动物疫病近100种,发病畜禽约400万头(只、羽),病死畜禽约60万头(只、羽),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旦发生动物疾病,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做好动物防疫工作,要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而严格管控动物的饲料安全,加强生存环境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华农的无刺鱼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一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新同学饶有兴致地抛出自己的疑问。周洋教授解释道:“这些鱼首先是在自然群体中发现的,而“创制”无刺鱼的关键是找到调控鱼刺发育的主要作用基因(主效基因)。11年前,我校高泽霞教授就开始了寻找无刺鱼主效基因的相关研究,通过筛选出候选基因,然后将这些候选基因通过模式鱼斑马鱼做验证,最终筛选出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且敲出这一基因后,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他鼓励同学们结合社会需求大胆地奇思妙想,力争做出“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

“如何能够早些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呢?”一位新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渴望。老师们建议,创造性学习是大学学习的鲜明特点。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同学们可以试着先了解一些感兴趣的领域,并大量阅读相关领域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科研创想,带着思考和想法去和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们表示,光有进实验室的想法是不够的,进入实验室后,要大胆尝试、敢于批判,在坚持不懈的科研探索中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独立思考,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人类健康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审核:杨扬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