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术晚茶”师生共同探索绿色低碳农业模式

核心提示: 4月27日晚,以“种养结合—绿色低碳农业模式的探索”为主题的学术晚茶在学生综合服务楼221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美秀)4月27日晚,以“种养结合—绿色低碳农业模式的探索”为主题的学术晚茶在学生综合服务楼221举行,经济管理学院何可教授分享了我国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何可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绿色低碳农业的广义概念,即生态文明思想与多元市场交易体系下的高水平碳平衡。随后,他带领同学们回顾了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理论演进,何可说:“在传统农业时期,绿色低碳农业是传统生态智慧与有限市场约束下的低水平碳平衡,因为水平过低,在该阶段的绿色农业仅限于有效率。随着化肥农药的发展与利用,进入了石油农业生产阶段,农耕文明向着工业文明蜕变,但也引发了碳失衡问题。”因此,为解决碳失衡问题,广大研究者纷纷出谋划策,种养结合就是其中一种可以助力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它通过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促进物质与能量在动植物之间的转换。何可表示,种养结合可促进循环农业的建设,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同学交流提问(通讯员 胡越 摄)

同学交流提问(通讯员 胡越 摄)

何可结合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近年种养结合的几种新模式:猪-沼-果、桑枝条-黑木耳-水稻、鸡-菜-稻、鱼-桑-鸡、虾稻共作等等,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交流提问。

“有哪些方面可以评价种养结合农业模式是否有效?”经济管理学院的赵雅琴同学问道。针对这个问题,何可表示:“主要是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种养结合是否有用,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虑,要对环境、社会、农民都有所贡献才行。生态农业模式的探索还在进行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模式出现。”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吴振宇同学提问道:“种养结合对于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有哪些贡献?”何可回答,双碳目标主要集中于工业上的减排,农业占比较小,不过种养结合可以有效的在农业层面减排增汇,促进碳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不同地区,如何选择最适宜该地的种养结合模式?”吴振宇同学追问道。“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及资源供给情况来判断,同时也要考虑安全因素,要在保证当地粮食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开展,”何可结合湖北潜江的种养结合模式回答道,“潜江养殖小龙虾传统悠久,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近几年才逐渐兴起。潜江利用自身优势,探索新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何老师回答同学提问(通讯员 胡越 摄)

何可老师回答同学提问(通讯员 胡越 摄)

晚茶结束后,何可勉励同学们,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要做到学农爱农助农,不断思考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审核人 镇志勇

责任编辑:蒋朝常 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