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光明日报】“体重48公斤被学校约谈”,是个善意的“乌龙”

核心提示: “体重48公斤,被学校约谈”,乍一听,似乎是学生受到了什么不公待遇,但背后其实是一个暖心故事。

网贴截图

网贴截图

“体重48公斤,被学校约谈”,乍一听,似乎是学生受到了什么不公待遇,但背后其实是一个暖心故事。

记者了解到,该校是华中农业大学,这名身高1米74体重48公斤的男生,因体测结果显示BMI(身体质量指数)较低,学校便通过辅导员向其进行了询问,是否存在家庭经济原因。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后面会提供一些帮助。这名男生后来做了澄清,跟家庭经济无关,但还是很受感动,表示要“发扬饭桶精神,好好吃饭”。

这是一个小小的“乌龙”,但属于“善意的乌龙”。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一些高校在变着法子精准找到那些贫困生,为他们提供帮助。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是静悄悄的,充分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与自尊。

这种可喜的变化,表明当下的高校更加看重对困难学生的帮扶,不仅提高着补贴的力度,而且拓展着救济的广度。同时,还诉之以最恰当的方式。

这些年,一种大数据式的帮扶频登热搜。譬如前段时间,湖南科技大学宣布将100万餐费,打进部分学生的卡里。学校根据食堂消费大数据,对在食堂消费次数多、每餐平均消费额度低的学生发放餐补,发餐费不需要学生申请,学校确认人选后不公布名单,直接悄悄打进卡里。这种补助方式,此前在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有实践,受到舆论的一致好评。

学校的善意,一方面固然源自更加富裕的财政拨款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随着时代进步,高校已经越来越能够认识到,在补助的基础上,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意愿,如何把握好经济补贴与学生心理感受的微妙平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与上几辈的学生相比,新世代的学生已然呈现了不同面貌:他们成长于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们同时又身处互联网社会,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给了他们多元的社会观念与人生价值。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帮助,但那种“公开认领”式的的补助发放方式,又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如何既帮助到他们,又能充分尊重他们的隐私,就成了高校必须考虑的一道管理命题。

好在,国内各大高校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除了大数据式打钱,一些高校也在用其他的方式,照拂学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学生准备了御寒毛毯,为了充分保护学生隐私,采取“线上预约—线下领取”模式,学生凭预约信息就能直接到现场领取。针对不方便领取的同学,还采取点对点“送货上门”服务;中南民族大学为困难学生提供羽绒服,他们并没有为了省事,千篇一律地为学生准备统一款式,而是站在学生角度,提供多种样式,供学生自己挑选,避免了标签化与使用率低的问题。

凡此种种,有技术,有暖心,有善意,归根结底,是真正把困难学生当成人才培养的心头大事。人们常引用梅贻琦所谓“大楼与大师”之辨以凸显大师对大学的重要性,其实,与大师同等重要,毋宁说更加重要的,还有学生。因为学生是大学创设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善待学生,就是回归大学的使命与源流。

乐见更多学生因“身材瘦削”被学校“约谈”,也期待高校开发更多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帮到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掉队。

光明日报记者 汉卿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晏华华 孟丹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