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宣传传统文化,探访千年“非遗”

核心提示: 8月2至7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6名同学组成的“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仙居开展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针刺无骨花灯的了解和宣传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仙居无骨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对仙居无骨花灯进行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

王老师向我们简单展示了花灯制作过程
王汝兰向我们简单展示了花灯制作过程

王老师制作的针刺无骨花灯
王汝兰制作的针刺无骨花灯

近距离观察“无骨花灯”工厂化制造
近距离观察“无骨花灯”工厂化制造

(文|水产院刘宗昊 图|水产院张晨超)8月2至7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6名同学组成的“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仙居开展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率先走访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起源地——皤滩。无骨花灯的继承人王汝兰向队员们展示了她做的花灯,花灯精美雅致的外形另同学们惊叹不已。除自身的工艺精湛外,王汝兰也陆续收了许多徒弟,“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这门手艺后继无人了”,她笑着说道。

随后几天内,实践团队前往仙居县文化局、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参观了无骨花针工艺的历史与现今传承实况,并前往仙居的无骨花灯制造厂和仙居主要旅游景区进行游览,由此了解现今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商业化状况。

实践团成员认为,通过此次调研,一方面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仙居无骨花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对仙居无骨花灯进行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另一方面,成员们也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更好地尊重和保护中华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资料简介: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既是仙居优秀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在仙居,闹花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闹灯,花灯与佳节水乳交融,“一村闹花灯,闹遍四邻村”,闹花灯成了仙居民间主要的风俗传统。而源于唐代的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独特,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灯由十几片(最多58片)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古朴典雅、玲珑剔透、轻巧能飞,深受人们喜爱,在每年的元宵闹花灯中独占鳌头。明清时期,针刺无骨花灯曾盛极一时,而近代以来,连绵的战火使得这一艺术瑰宝走向衰落。

(审核人:李纵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董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