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亲爱的,我们回家

亲爱的,我们回家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一句话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亲爱的》在全国各大影院热线上映,相信很多人看过电影后都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看过《亲爱的》这部片的人应该知道,它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几乎失去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的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得以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突然能够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和摆脱这样一个痛苦的境地的。这实际上跟我们身边很多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过去,再看看现在的自己。韩德忠,他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与此同时,随着电影的热播,一股“打拐风”配合电影的好口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人贩子人神共愤,可为什么会出现拐卖小孩的人?这是社会大背景造成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一语中的。其次,为什么当孩子失踪后,我们普通群众不能到公安机关报案?“24小时”的规定,它的依据何在?再次,失去孩子的父母为了找孩子,他们放弃生育,可是时间是最残忍的武器,当他们鼓起勇气选择从新开始时,为什么还要办理准生证,出具所谓的死亡证明?这不是在别人伤口上撒盐,是什么?最后,人贩子将孩子拐卖到一个新的家庭,他们利用孩子找不到父母的痛楚,肆意践踏人性,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人贩子的可恶,因为他们是罪恶和丑的根源,必须严厉打击,社会必须将犯罪集团连根拔起。时代一天天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精神的残缺才是现实的悲哀,我们需要从拐卖的现实看到人性的软弱,如果不是内心的空虚,拐卖之风何以长久盛行?如果不是制度的欠缺,拐卖行为为何接连发生,使人间悲剧重复上演?如果不是社会风气的糜烂,为什么还会有人利用孩子失去父母的弱点,肆意进行欺骗,不断给他们希望,又让他们失望,这是多么地残忍。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话,“我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眼泪,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光影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重新审视自己。

作者:水产 刘洋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