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生科院建院20周年专家学者精彩发言回眸

核心提示: 与广大师生一起分享生科院建院20周年专家学者精彩发言集锦。

编者按:在12月6日举行的生科院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上,专家学者共襄生科大事,畅谈未来发展。他们的发言既饱含对学校、对事业的深厚感情,又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值得一提的是,被广大师生津津乐道的“两邓一张”重聚狮山,共话生命科学的“前世今生”。在此,编者摘录部分发言,以飨网友。

(按发言先后顺序)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学路教授:

纵观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正处于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快速发展的学科体系、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风起云涌的生物产业使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最富有活力的学科。 全世界人民对清洁的水源和空气、身体健康、安全优质的食物、丰富多样生活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生命科学在促进人类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愈加突出。

作为生命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我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正处于“提档升级”的爬坡阶段,我们要正视不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在培养生命科学创新人才、推动生命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将学院建设成为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有魅力的学术圣殿。

创院院长张启发院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回忆起学院的发展历程,正如一叶小舟,伴随着学校事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一路向东,奔流不息。我还记得,在成立大会上,时任校长孙济中提出:希望学院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不长的时间,建设成为有实力、有影响的学院。

作为首任院长,深感责任重大,只能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我1976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在狮子山学习、生活和工作近四十年了,其间担任了19年的生科院院长,经历了学校的改革与建设,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繁荣。最大的感受是,学院的每一点进步,都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和关怀。两次搬迁,发展空间大为改善;筑巢引凤,吸引众多优秀青年才俊加入麾下;依托生科院,全校办基地,探索出“科教融合,理农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凡此种种,不可胜数。在这里还要感谢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感谢广大院友的牵挂与关心。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过去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共享幸福与荣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校友代表邓子新院士:

一眨眼,二十年,华农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从无到有,由弱攀强,小树已茁壮,火星已燎原。学院现有3个系,8个教研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基地,2个实验教学中心……枯燥简单的是阿拉伯数字,生机勃勃的是发展历程。二十年,学院的建设熔铸了一个个缔造者的血水与汗水,融汇了一代代华农生科人的光荣与梦想。是谁拿青春来奉献,是谁拿铁肩担道义,是谁不避艰险满怀豪情,是谁只争朝夕乘势而上,我们把掌声和鲜花献给他们。

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创新的体制,新一代的华农生科人,又在不负众望,凝心聚力,和谐奋进,让历史和文化传承,让成就和辉煌源远流长。仰望蓝天,脚踏实地,把天空当舞台,把大地当舞台,把自己的梦融入华农生科梦,融入祖国的梦,像“禽中之冠”大雁一样顺势而为,翱翔蓝天。他们在刷新华农生科的品牌、生科的理想和生科的精神,让我们把掌声和鲜花献给他们。

我们都是华农飞出的大雁,华农永远是我们感念的心灵港湾,永远是我们敬仰的心灵家园,永远是我们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永远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她给了我们高飞的梦想的力量,不管走的多远,飞得多高,这里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巢。我们关心她,我们关注她,我们支持她。请母校放心,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母校和老师的期望,勤奋工作,不懈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校的厚爱和厚望,成为华农生生不息的优质产品,让华农时时把掌声和鲜花献给我们!

校长邓秀新院士:

回顾历史,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发展史就是学校“局部创优势、整体上水平”办学方针的实践史;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是华中农业大学过去20年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重要阶段。华中农业大学也正在围绕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一流”目标,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在此背景下,生科院要继续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排头兵,不断强化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优势地位,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此,我谨向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先行先试,建设成为学校综合改革的实验区。希望生科院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事业绩效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二是开阔胸怀,建设成为学校开放办学的先行区。希望生科院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探索建设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国际合作基地。针对产业需求和社会关切,积极作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成果深度应用,推进优质资源全面共享。加快学科融合,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带动学校相关学科整体进步。

三是勇立潮头,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示范区。希望生科院全面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内涵发展”要求,着眼一流,定位高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科研成果质量。积极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努力让学生中走出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发挥高水平学科对高水平人才的富集作用,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学科领军人才。注重做好原始创新,产出一批具有突破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新型品种,促进学科建设取得新成就。

(生科通讯员 兰涵旗 校新闻中心记者 蒋朝常 整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专家学者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