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人间烟火,最是慰藉

人间烟火,最是慰藉

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又一次冲击了我的味蕾。每周五晚上,我肯定会在宿舍抱着手机,等待着每一期每一集的纪录片以一个中心思想慢慢铺展开来。偶尔吞吞口水,偶尔擦擦眼泪,因为在此过程中,打动人心的不是食物本身,更多的是它背后的乡土文化,带给我们故乡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舌尖系列更多记录的是小餐馆,其中蕴含着很多小家庭的悲欢离合,承载着当地人的传统文化。似乎只有小饭馆里才有那种犀利,混不吝的快意江湖的味道和舒适随意的市井气,但是,不同地域所营造的感觉都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文化。

农村在时时刻刻变迁着,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更美的憧憬。农村的变迁体现在人口的流动上,很多年轻人不满足于土地,高山,流水的禁锢,视其为牢笼,更期待的是山后那广阔的平台。而那些原始的山川风光,世外桃源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与优雅,他们也视而不见。高楼大厦,亭台公寓,中心广场的繁荣绚丽,让他们心生向往,便将年迈的老人留在农村里,守着那一片荒田。剩下的只是老人们无奈的叹息,老者期盼儿孙满堂共享天伦的那一瞬,为子女做着许久没做却系着浓浓的乡愁的小食,希望远走的孩子们能随身带着故乡的文化,无论走多远,另一头牵着的总是故乡。

我是客家人,向来,客家人背离故乡,客居他乡,只是为了探寻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的食物更多的是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可能我会感慨,农村的在留人口不断减少,而主事的老人却难再举起双手,烧火做饭,将浓郁的乡土气息融入灶头里蒸菜中。但有了食物,总能激发内心思乡的情结。大伯是恋乡的人,每隔几个月都会回老家看看。他常说,留在家的人不多了,田里就开始荒芜了,而更多的人赚了钱回乡盖起了洋房,完全地改变了山里应有的模样。每每讲起家里的近况,他的眼神总有些许的暗淡。但在外的一次用餐中品尝到了只有奶奶才会做的萝卜圆后,他毅然决定回乡。当初我们有过阻止,但大伯的决心很坚定,我们也只好随着他。如今想想,再理解不过了。从小背井离乡的人,灵魂深处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的。农村变迁,变的是人;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承的也是人。城市建设脚步加快了,乡村也逐渐失去了它质朴纯真的模样,要想达到这种既能加快经济发展,又不改变文化气息的平衡点貌似很难。

但是,我们似乎找到了-----人间烟火。民以食为天,地区变了,季节换了,小时候的味道却不会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会逐渐品尝到其滋味。河南一夫妻从20多岁到50多岁只卖的夫妻肺片,它包含着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默契;因为孩子学艺术而暂住上海的母亲做的红烧肉,它溢出的是母亲对儿女不计较回报的无私的付出;台湾大陆两相隔的兄弟的团聚饭,它满载的是相见不易相守艰难的兄弟情。每一道家常小菜,因为它包含的情感而散发着别样的魅力。我们或许可以不用担心城市发展会毁坏农村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因为一盘家乡菜,就会唤起在城市建设第一线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忆起故乡的精神,想起……甚至会骄傲的向旁人展示家乡独特的文化传统,何曾担心它被忘记。

人间烟火,最是慰藉。慰藉游子漂泊的心,安抚客乡颠沛的灵魂,唤起深埋人心的乡土文化。

(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罗菁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慰藉 烟火 人间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