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宣伊 李昊宽)10月25日,男子教工组1500米比赛现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曹扬荣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冲过终点时,场边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非常享受!”汗珠在阳光下闪烁,但曹老师脸上洋溢着不减的激情,他说:“虽然年纪渐长,但我依然可以坚持!”

赛场上的曹扬荣老师(学通社记者 畅炯锞 摄)
1500米作为经典的中长跑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有着极高要求。从上大学起就喜欢跑步、喜欢比赛,看到跑道总会不由自主地兴奋的曹老师早已练就了自己的跑步“秘诀”。比如,起跑阶段要保持轻松,不可全力冲刺,必须稳住节奏、均匀发力。在本次比赛的第二圈虽然被一位年轻选手超越,但曹老师凭借长期锻炼积累的耐力逐渐缩短差距重夺优势,并将这份优势保持到最后。
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相较前些年有所下降,这次比赛到第三圈的时候也闪过“跑不动”的念头,“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曹老师表示,支撑他的是长期训练积累的经验、内化于心的意志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在他看来,参赛既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仅仅是出于对跑道的热爱,向往站在跑道上的感觉,渴望近距离感受这项心爱的运动。

稳打稳扎(学通社记者 畅炯锞 摄)
曹老师早年一直坚持晨跑,近年有了更多运动选择。“身边有很多人坚持体育锻炼,篮球、网球都有。我最近打乒乓球还遇到一位80岁的老爷爷,球技相当好。”曹老师说,自己算不上“终身运动”的代表,但他亲身践行了这一理念的核心——运动形式可以随岁月变迁而改变,但对生命活力的追求与对健康的管理,应当贯穿始终。
曹老师认为,科研需要善于思考的大脑,但强健的体魄更是支撑思考的关键。“我经常告诉学生,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的习惯。跑不动可以慢跑,慢跑不动可以快走。关键是要让身体‘动’起来。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极为必要。”他说,至少要保证走进实验室时,人的身体是充满能量的,而他自己则“会一直把运动的习惯坚持下去!”
审核人: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