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班现场(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11月16日上午,第十届全国油菜遗传育种与生产实践培训班在华中农业大学开班。培训班由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旨在落实国家粮油安全战略,推动我国油料产业提质增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王汉中、张献龙,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李宗友、种植业处副处长林智全,以及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瞿明勇,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金双侠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60余家单位的11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仪式由张椿雨教授主持。

瞿明勇代表学校致辞(通讯员 侯国涛 摄)
瞿明勇代表学校向来自科研、推广和企业的学员表示欢迎。他指出,油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保障食用油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内需求增长,油菜产业肩负提单产、扩面积、增效益的重要任务,其核心在科技创新,基础在人才培养。他强调,当前油菜遗传育种仍需强化优异基因挖掘、培育多抗高产品种,绿色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仍需提速,收获加工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本次培训旨在培养懂技术、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推动遗传育种成果更快落地应用。

李宗友致辞(通讯员 侯国涛 摄)
李宗友向专家和学员表示欢迎,并感谢长期以来支持湖北油菜产业发展的各界力量。他介绍,油菜是湖北的“金字招牌”,在政策引领和科研支撑下,湖北油菜产业取得突出成绩:一是科技支撑更强,一批省内自主选育品种入选国家推广目录,多地油菜单产显著提升;二是良种应用更广,高油酸、抗根肿病等新品种推广面积同比增长近10%;三是部门协同更紧,形成从良种、栽培到加工的技术闭环,2025年全省油菜总产首次突破300万吨。他同时指出,高产高油品种储备、轻简化模式推广和产业链延伸仍需加强,希望以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双侠致辞(通讯员 侯国涛 摄)
金双侠介绍了学校在油菜科研方面的最新进展。他表示,油菜及其近缘十字花科作物不仅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欧洲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学校近年来在抗病育种、基因编辑、绿色生产等方向取得系列成果。本次培训班邀请多位院士和行业专家围绕产业链关键技术授课,将为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傅廷栋院士讲话(通讯员 侯国涛 摄)
傅廷栋院士在致辞中回顾,培训班系刘后利教授于1989年创办,最初旨在促进国内科研单位交流、推动产学研结合,已持续三十余年。他指出,历届学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最初以科研人员为主,逐步扩展到推广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及产业界共同参与,培训班已成为贯通科研、推广与产业的重要纽带。他希望未来各单位、各领域继续保持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培训班在推动油菜产业创新与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并欢迎学员在工作中加强联系,共同探讨和解决产业面临的问题。
本次培训为期5天,邀请了国内油菜产业各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以及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的技术带头人作为授课老师,围绕油菜优质种质资源创新、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等内容分为20个专题进行讲授,预计将为“十五五”期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新理念、新路径。开班当天,王汉中院士、张献龙院士分别以《发掘油菜多重功能,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多倍体优势与农产品安全》为题作了专题讲授。
审核人:熊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