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芬芬)7月5日至7日,教师工作部组织30名青年教师代表赴河南兰考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焦裕禄精神,激励青年教师勇担立德树人时代使命。
在焦裕禄纪念园,全体教师庄严肃立,向焦裕禄烈士陵墓敬献花篮。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遗物、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无声讲述着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焦裕禄亲手栽种的“焦桐”树下,教师们聆听守护“焦桐”六十余载的83岁老人魏善民深情回忆当年焦书记带领群众战风沙、栽泡桐的往事;在焦裕禄养子张继焦动情讲述中,感悟焦裕禄忘我工作、舍已为国的崇高精神。

青年教师们向焦裕禄烈士陵墓敬献花篮(通讯员 郭帅庆 摄)

青年教师们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通讯员 郭帅庆 摄)

青年教师们聆听“焦桐”守护人魏善民回忆焦书记与泡桐的往事(通讯员 郭帅庆 摄)

青年教师们在黄河岸边东坝头村探讨黄河决堤原因(通讯员 胡芬芬 摄)
在焦裕禄纪念林,教师们瞻仰焦裕禄同志立在沙土窝上的丰碑。在四面红旗纪念馆,体会“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韩村的精神、双杨树的道路”的内涵,感悟“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
恰逢黄河排沙期,教师们站在东坝头村的黄河岸边,实地了解“三害”形成的原因。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张庄村沙丘遗址,教师们顶着烈日,拿起铁锹、推起独轮车,亲身体验“翻淤压沙”“贴膏药”等治理“三害”劳动。汗水浸透衣衫,青年教师们对焦裕禄同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的奋斗精神有了切肤之感。“深挖沙土、推独轮车的短暂体验,让我真切体会到当年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民的巨大勇气与实干精神。”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张帅老师感慨,“每一锹土、每一滴汗,都是对‘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最生动的注解。”工学院花仕洋老师说道“焦裕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治沙良策的作风,正是科研工作者扎根实践、尊重规律的生动教材。”

青年教师们体验“翻淤压沙”劳动(通讯员 冯梅 摄)
教师们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地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张庄村,深刻领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
行程延伸至开封,教师们参观了包公祠与开封博物馆。经济管理学院王丽娜老师将焦裕禄精神与包公的清廉传统相联系:“真正的清官,脚下必沾着与黎民同质的泥土。焦裕禄与包拯虽相隔千年,却都因血脉里流淌着‘民为邦本’的朴素信念而灵魂相契。”马克思主义学院董帅兵老师将此行称为“一堂身临其境的思政课”,增进了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丰富了耕读中国、绿色中国等校本课程的教学素材。

青年教师们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张庄村(通讯员 胡芬芬 摄)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袁珅老师深有感触:“我们作为老师和科研人员,就应扎根‘三农’,践行焦裕禄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外国语学院武梅琳老师决心“像焦书记那样,弯下腰,实实在在地干,将精神带回讲台,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做他们脚下的铺路石”。体育部冀鹏老师系统总结了学习所得:亲民爱民的公仆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廉洁精神——这五种精神维度,正是焦裕禄留给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宝贵财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阎加培老师表示,“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让奋斗之光薪火相传。”
审核人 漆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