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
这栋楼,新在哪里?请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回访报道。
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培育

11月5日下午,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里,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回忆总书记参观他们展台时的情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我国饲料蛋白存在巨大缺口,对大豆进口依存度高。研究表明,每增加玉米籽粒蛋白含量1%,可以实现700万吨大豆豆粕替代。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鉴定出增产关键基因,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实现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培育。玉米蛋白含量从8%提升至12%,为大豆蛋白替代提供源头支撑。(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千帆)
格蓝若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峭奇和该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格蓝若是中国人工智能感知电力测量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领军企业,已成功研发国内最大的重载电驱四足机器人、高动态双轮足机器人等,拥有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陈学东院士,武汉大学刘胜院士等机械领域顶尖人才团队。今年底,公司将推出首款面向变电站巡检运维场景的电驱动人形机器人样机。(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三峡实验室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湖北三峡实验室法定代表人、常务副主任李少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黑磷是一种新兴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新能源电池和工业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峡实验室首次实现百公斤级黑磷晶体的规模化可控制备,比同类产品生产成本降低3个数量级以上。黑磷改性钯催化剂应用于蔥醌加氢制双氧水,氢效提升最高20%,平均15%,首次实现黑磷工业化示范性应用。(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谈牧)
爱博泰克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武创院与爱博泰克、华信资本携手共建武创院生命科学工具产业研究所,成功孵化了三款心血管领域的全球首创产品。
其中,暴发性心肌炎精准诊断试剂盒可在15分钟内实现血液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心梗后心衰早期预警检测试剂盒,预测心梗患者心衰准确性从现有标志物的67%提高至近90%。主动脉夹层诊断试剂盒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十沣科技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武汉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工业仿真分析软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武创院全力支持院士项目落地,仅用3个月完成十沣科技武汉公司注册,6个月内建成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智软所)。
依托武汉十沣自主研发的国产CAE仿真软件平台,智软所有效破题了船舶等产业在工业软件领域面临的“卡脖子”痛点:面向设计研发阶段,提供多学科仿真分析和数字化设计支撑;面向产品服役阶段,建设虚拟样机系统、支持制造单位完成数字化交付。
智软所成立1年间就实现数千万元营收,今年有望翻番,替代国外软件在湖北船舶市场近50%份额。(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聚芯微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武汉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展示的光线传感器芯片晶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通过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链接资源,聚芯微成功推出国内首颗自主研发背照式、高分辨率ToF传感器芯片,屏下光感芯片在国内率先批量出货,成功实现高端国产替代。目前企业在武汉、荷兰、深圳、苏州、上海和北京多地设立研发中心,获国内顶尖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累计投资近10亿元。(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竞恒)
珞珈三号01星

11月5日,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展出珞珈二号01星模型和珞珈三号01星模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参与展示的有来自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珞珈”系列卫星家族。其中,“当家花旦”是2023年1月发射升空的“珞珈三号01星”。这是全球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其分辨率优于0.7米,具备星地互联、星上处理的特点。
普通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向该卫星发送服务请求,卫星根据需求进行拍摄后将所需信息加工好,再发还给手机,所需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到如今的8分钟,让大众用手机“玩卫星”变成现实。(文、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禾元生物

11月5日下午,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里,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李雪,回忆总书记参观他们公司展台时的情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人血清白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蛋白质,是临床多种严重疾病治疗及急救的特殊药品,被称为“救命药”。人血清白蛋白以往从血浆中提取,国内60%以上依赖进口。
禾元生物实现在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俗称“稻米造血”。该药品是国际上第一个植物体系表达进入临床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制品,目前已完成临床3期试验并提交新药注册申请获受理,该药品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已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预计2025年上市。(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谈牧)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