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迎新季】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晏华华)94日上午8时,华中农业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东运动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金梅林,校党委书记姚江林校长严建兵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廖济忠副校长王建鸿、郭刚奇、杨少波,新西兰林肯大学教务长Chad Hewitt教授、副校长Damian Lodge等出席典礼,校各学院、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10020名本、研新及部分新生家长、亲友参加了典礼。开学典礼由副校长青平教授主持。

开学典礼现场(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江宛如 摄)

“校徽是荣誉和身份的象征,佩戴校徽代表着一份传承、一份责任。”典礼伊始,全体新生将校徽佩戴于胸前,标志着他们已经成为这所有着127年历史大学的一员,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的新传人。

佩戴校徽(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王文硕 摄)

“我宣誓: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在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韦烨同学领誓下,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进行入学宣誓。随后,全场肃立,升国旗、唱国歌,升校旗。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类韦烨同学领誓(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新生宣誓(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升国旗、校旗(学通社记者 高言曦、史洪铭摄)

教师代表,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张飞博士发言(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张飞博士代表教师发言,他向同学们分享关于学习和生活的三点思考:一是要夯实基础、善于发问。大学绝非学习的终点,而是打牢知识根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更需主动探索、跨界学习。尤其对研究生而言,要完成从“接受知识”到“创新知识”的转变,保持好奇心、大胆提问——既可以探究“玫瑰香气来源”等科学问题,也要聚焦“高温种好米”“防治柑橘黄龙病”等产业痛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要学会辩证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纷繁复杂,我们既要善用技术,更要秉持“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品格,客观评估证据、独立判断,不被误导性言论裹挟。正如邓秀新院士所言,“顺境不自大,逆境别放弃”,挫折正是成长的磨砺。三是要将心比心、团结协作。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需学会欣赏差异、包容不同,以协作之力回应科学与时代之问,在前行路上彼此扶持。愿同学们在华农学有所获、研有所成。

本科新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张一凡同学发言(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本科新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张一凡同学在发言中提到,填报志愿时华农校园航拍图的斑斓景色深深吸引了,如今身临其境,内心无比激动。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们因对土地与生命的共同敬畏汇聚于此,都深知农业连接文明传承与民生福祉的沉甸甸责任。面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迷茫,“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已指明方向:“勤读”是埋首书斋、走进实验室,用科技赋能农业;“力耕”是投身实践,以志愿服务、创新竞赛等行动创造价值;“立己达人”则是成就自我、照亮他人。呼吁同学们在华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青春智慧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誓言。

研究生新生代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展同学发言 (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研究生新生代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曹展是2014届华农微生物学硕士,时隔十一年重返母校。他分享了自己从实验室到临床一线,再攻读MBA的经历,称回归读博是为探索科研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解决“好技术”转化为“好帮手”的现实问题,并强调终身学习是应对复杂问题的关键。他以三点心得与新生共勉:科研选题要立足社会需求、以学科交叉推动创新、在学用循环中实现知识价值。最后他呼吁大家,既要深耕学术研究,也要关注民生需求,让科学之光温暖大地。

校长严建兵讲话(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严建兵代表学校及校党委书记姚江林,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与欢迎,并向新生家长亲友致以问候。他带领同学们解读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传达的伟大抗战精神,提出“在变化中勇毅前行”的主题,指出从80年前的民族救亡到如今的科技强国,变化既是时代脉搏,更是民族前行的力量,而新生的大学生活正是从适应变化、引领变化开始。

严建兵表示,站在新的起点,要读懂环境之变,主动破局。当前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生面临着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社交圈子等多重变化,这些变化虽带来不确定性,却也孕育无限可能。他以“温室到试验田”作比,强调大学需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主动探索未知”,并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李威博士为例,讲述其主动深耕“水稻耐高温”研究9年、成果发表于《Cell》的经历,鼓励新生“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创造”,在自主探索中应对变化。

除了读懂环境之变,还要拥抱能力之变,敢于迎接挑战、主动求变。创新需扎根专业、厚积薄发。他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比德尔多次跨界研究并取得突破的案例,表示学校为助力同学们求变创新,也推出系列举措,如启动“农业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配备“信息技术+农业/生命科学”双导师;成立生命科学交叉学院打破学科壁垒;修订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同学们早进实验室、早入科研团队。他强调,课堂追问、宿舍讨论等皆可成为创新起点,华农的科研平台永远为好奇与探索敞开。

更要坚守初心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宏农学、扬国光”的初心。他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后利教授为解决食用油短缺问题,从大豆研究转向油菜研究、成为我国油菜遗传育种学奠基人的事迹,指出华农人应锚定国家战略需求,而非追逐浮躁风口。他同时提醒新生,未来可能遭遇实验失败、学术受挫、知识“水土不服”等挫折,也可能面临沉迷游戏、学术投机、诈骗等诱惑,需像狮山树木般扎根坚守,在跌倒时汲取经验,在心动时坚定信念。

最后,严建兵寄语新生在华农不仅收获知识技能,更要锤炼“以创新回应变革、以初心照亮征程”的勇气与智慧。他鼓励全体新生以青春之力书写“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青春华章。(讲话全文另行发布

听讲话的同学们(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新生欢呼(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学生家长记录开学典礼瞬间(学通社记者 向羽翾 摄)

开学典礼在全体师生齐唱校歌中结束。

逾4万网友在线观看开学典礼直播并参与互动。

审核人 吴义生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