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增长学识见识要重“三为”育“三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知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这是总书记对学生群体所提的成长要求,给出的成长路径,更是总书记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点亮的“指示灯”,划定的“路线图”。在新时代下,我们做好育人工作就必须以此为重要遵循之一,虚功实做,久久为功。

整体来看,“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有“两个目标”和“三个方向”。“两个目标”分别是增长知识、丰富学识;“三个方向”分别是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两个目标”与“三个方向”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育人路径。

为学,求真理。大学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体。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构筑的便是真理的图景。青年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学,通过学习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求得真理。为学并非易事但也并非难事,我们要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为学所需要承担的压力,不偏不倚,该加压则加压,该提点则提点,该点赞则点赞,该批评则批评,只有如此,青年大学生才能有向真理进军的勇气和底气。

为人,悟道理。立德树人就是要我们教会青年大学生以德为先,也就是要我们思政工作者包括专业教师能够先育人进而育才。那么,“悟道理”包含明大道之意,即青年大学生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能够与国同行,同时,要树立“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做人准绳,切实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时,也包含有修己身的要求,即青年大学生要练好“内功”,不仅学识要扎实,见识要广博,而且要有过硬的个人品质和品格,德才兼修,德才兼备。让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大写的“人”则要求我们下一凡功夫,在激活个体内在的能量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事,明事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做事则也有做事的规矩和法则。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学会敬畏、懂得敬畏,做人有底线,做事亦有底线。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能一清二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原则和讲风格就是明事理的具体表现。从辅导员的角度而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为事不可或缺,因为只有正确为事,才能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站在思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有以下三个路径:

育学习心,聚焦本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学四年,正是一个人知识结构得以丰赡的黄金时期,也正是一个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得以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入校之日起便树立“大学不轻松”的意识,能够感受到大学学习的压力,能够看到优秀的学长学姐并非自然天成而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努力,能够体会到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是为学。

我们感受到,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研究型学院,必须培育专业基础扎实的后备人才,必须培育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远景目标,而这都与育学习心有关,任重道远。

育有容心,涵育视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要有见识,才能在激荡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赢得位置。我们要培育学生的有容心,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卑不亢,往小了讲必须“立于华农而怀远”,往大了说必须“放眼看世界”。

在经过农学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国家专业三级认证后,我们更加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学生的有容心,只有装得进去,才能展现得出来。有容心的培育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言意义重大,只有向下看,才能避免“闭门造车”;只有向外看,才能避免“故步自封”。

育达人心,开拓事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为方向培养青年大学生,终极目标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小我”和“大我”之间进行转换,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辜负自己和学校的期许。换言之,我们培养造就的人才要能够“立己达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这个育人命题的解答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汇众智,聚众力。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携手同行,努力向前。

(作者系植物科技学院辅导员张贵礼,整理自在学生工作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三全育人’职责,助推一流本科教育”学习研讨班上的发言)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