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田焕章的第一眼,目光便会落到他脚上那双沾着土的老北京式布鞋上,这或许与“办公室”并不是很“搭调”,再加上黑色长裤和蓝色冲锋衣,超凡脱俗之感应运而生。如果硬要说田焕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讲究“实用”。
在第一综合楼A209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位坚守建始扶贫一线的华农“酒仙儿”。
初嗅酒香 与酒结缘
1978年,田焕章来到了华农,进入土化系农业微生物专业学习,4年学成,投身实践,20年后回到了他曾经在此学习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一呆就是十几年。
提到最开始和酒打交道的那段时期,田焕章脸上洋溢起笑容。82年毕业,8月15号分配到了工作,10月15田焕章才正式报到。“第一次到厂里去,我穿着一双解放鞋一脚踩进半人深的泥坑,好几个老师傅把我拉出来的,厂子后面还有个皮革厂,臭得要命,当时我就不想在这上班了。”田焕章对当时的工作的酒厂,这样形容到。
然而也是就这个厂里,田焕章做出了他最值得骄傲的东西。
彼时,80个人的工厂,年产值80万元,年亏损30万元。厂里员工大都是工人出身,手里的活没得挑,纸上的东西却搞得不明白,传统小曲白酒生产技术基本上是“口传心授”模式。厂子的环境差虽然让田焕章很不满意,但是厂子的状况差却让他“来劲了”。“在这里,我找到我的用武之地了!”“厂里没人懂微生物,检测不够标准,投入市场的一批配制葡萄酒炸了瓶,酒厂’百废待兴’,我理所当然地成了’救星’。”
酒曲95%的发酵率,就是不出好酒,谁也说不清是哪里出了问题。“那给我看下工艺标准的的文件。”“没有”“检测标准呢?”“也没有。”简单的对话让田焕章顿悟。
所有的技术口传相授,一个工厂连一张文件纸都没有。田焕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标准刻了版,印出来分发下去。根据传统的方法,以大米和水为原料,测算糖化率和发酵率;低于20度的酒要进行微生物检测。
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田焕章在办公室样品柜旁
1987年,在现在的劲牌老厂与老技术厂长合影
2000年摄于丽江泸沽湖酒坊
因为换了一种做酒曲原料的土,酒厂转亏为盈。“当时工人用一种土代为“观音土”为原料来做酒曲,我问他这叫什么土,他说叫’观音土’,我说这应该是高岭土的一种,他说,不,这就是观音土。”田焕章听了将信将疑,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奇怪。
下班后,田焕章跑大冶县图书馆查阅文献,搞明白了“观音土”的来历,所谓“观音土”,就是高岭土。“既然是高岭土,我心里就有数了,他用的那个砂性太强,得找偏粘性较重的保水释水性能好的高岭土”找了20多天,在一座废弃的矿场旁边,田焕章找到了。“确认之后,我跨上自行车就找去找工人师傅确认,当天晚上汇报给厂长,第二天早上全厂的人都扛上了铁锹去挖土。”酒曲质量问题解决了,出酒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
这一年酒厂盈利了1.4万。
紧接着,在84年又推出了“红楼梦系列酒”,接下来几年的收入扶摇直上,到85年已经有了30到40万的纯收入。简单的数据背后是田焕章的付出,而田焕章在厂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工人和领导眼里,他是一个技术能手。
再品琼浆 与酒情深
在泸沽湖有一种古法酒,名叫”苏浬玛“酒,酒香质优,依托云南省的旅游资源,潜在市场巨大,所以当地政府想要把这种酒的生产转移到丽江。
但从丽江到泸沽湖交通十分不便利,外加此酒为当地居民小作坊式生产,更难以保质保量。“清华大学和上海中国酿酒总工厂的人都来看过,说挪不了。”苏浬玛系列酒以高原湖泊泸沽湖畔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生长的六种谷物(青棵、小麦、苦养、玉米、糯米、高原红米)和海拔3000米雪域与原香格里拉走廊中的山泉为酿造原料,酒曲是采集当地多种天然植物根茎为原料,遵循苏浬玛酒历史传统配方制成,工艺传统,没有文字性资料,高原地区由于平原地带有所不同,转移不是动动手指的事。
那要怎么转移?用田焕章的话说:“全村200多户人家,家家我都吃过饭。”到了泸沽湖,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情况:当地酿酒的小作坊特点十分明显,各个环节把控不严,’差不多就行’是最大的问题。发酵用木桶,保温靠棉毯,致使发酵不充分,卫生得不到保证,因此保质期也比较短。
田焕章继续走、继续看。他发现有老李一家的酒酿特别好,但酿酒的诀窍不外传。“同样的原料我出酒量能翻你一倍。”田焕章站在一旁看了一个回合,他发现酒槽里剩了不少淀粉,微生物学出身的他推断,制酒时发酵并不充分,如果能将过程标准化科学化,充分利用好原料翻一倍应该不是问题。田焕章把酿酒过程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率的建议向老李一一说明。“他不讲话,也不回应,但是我知道他在听。”
老李按照新的方法又试了一次,忍不住感叹:“田老师,您真是行家,我这两手把式在被看的一清二楚,在您眼里根本没有秘密,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一开始泸沽湖的村民没人想去丽江的,经过这件事老李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就这样田焕章用“真功夫”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尊重,也弄懂了制酒的过程。
工艺要传统,设备要先进,是苏浬玛酒批量生产的同时,保证产品特色的要求。而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有太多的难题需要攻克,准备转移的的半年时间里,田焕章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村民酿酒时,用木桶作容器,棉被裹之以保温,而工厂使用的不锈钢发酵罐如何保温成了难题。田焕章坚持坚决采用“沿袭传统工艺,采用夹层珍珠岩隔热,圆筒筛孔固液分离,不锈钢管道封闭转运”。一个传统工艺的“苏浬玛酒”现代化工厂在半年之内建成投产。
2000年12月8日,苏浬玛酒酒厂建成典礼,来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所有人都担心能不能成功,但我不担心。”田焕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