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支部强起来,需要每个党员都发挥积极作用。”这是记者在采访谢甲涛时,他一直强调的。作为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负责人,谢甲涛带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教工党支部这个集体,依托党建工作,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青年党员教师成长等方面取得成效,让支部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谢甲涛在田间(谢甲涛 供图)
“党旗田野”助力技术攻坚
“支部的最大优势是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发挥我们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时代使命责任和应有担当。”谢甲涛说。
2018年5月,党支部与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双方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融合,携手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是党支部开展的一次“党旗田野”活动。
协议写在纸上,行动落实在田间。三年来,党支部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开展攻关、指导、协助研究解决植物保护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组织植物保护科研人员积极协同开展预测预报基地、植物保护技术实习基地等植物保护基地建设……
除了走进田间,谢甲涛还带领党支部与湖北省农科院展开了多次学术交流、党建活动和科研合作,建立了长效社会服务体系。
党支部“红色三助”师生交流会(谢甲涛 供图)
“红色三助”育人不辍
“刚进入老师实验室的时候,我还没有明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未来规划。谢老师鼓励我勇敢尝试、尽力探索,多去不同实验室看看,让我发现了科研的乐趣,逐渐明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未来规划。”植科1702班的林俐群同学是谢甲涛结对帮助的对象。在林俐群眼中,谢甲涛和画家毕沙罗一样是一个充满爱的人。正是因为党支部的结对帮助,林俐群逐渐走出迷茫,立志投身于科学研究中。
2014年至今,300余名植科学子通过助学、助研、助发展的“红色三助”计划,与植物病理教研室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结对进入实验室开展学习和科研。在“三助”中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意识。2018年,在中央组织部部、教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工作案例里,“红色三助”计划“榜”上有名,党支部也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党支部。
谢甲涛正在给支部青年同志讲党课(谢甲涛 供图)
“要把青年教师发展放在心里”
既是党支部书记的谢甲涛,还是植物病理教研室的主要负责人,而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发展就是谢甲涛一直在心中谋划的事。“我们需要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机会”,依托教师党支部,谢甲涛在推动支部和教研室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上下功夫。近年来,组织教研室青年教师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帮助青年教师拓展学术发展通道、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并在课堂教学、科研立项、组建团队、海外研修等方面为他们想方设法提供更的多支持和机会。
随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实施,谢甲涛和教研室姜道宏教授一起,逐渐为健全后备人才培养储备长效机制努力。“把政治素质好的骨干教师培养发展成党员,把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培养发展成教学科研骨干”,这是谢甲涛担任支部书记时所说的话。经过不懈努力,成效逐渐显现。支部教师姜道宏获得华中农业大学第三届师德标兵、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徐文兴获得第三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植保科技优秀工作者和第五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黄俊斌等获得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建与科研互为促进”
“党建工作为科研工作注入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又对党建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谢甲涛说。
谢甲涛不仅是学校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还兼任了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党支部组织委员。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利用真菌病毒控制作物菌核病的研究,发现核盘菌等植物病原菌群体中含有丰富的病毒资源。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病毒相关论文15篇。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真菌病毒相关的研究课题10项。
2009年,支部党员李国庆、姜道宏等向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递交了“关于建议将油菜黑胫病作为进口油菜籽技术壁垒的报告”,报告意见被采纳后,国家质检总局最终发布了对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建议的公告,对保护我国油菜生产免遭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威胁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因检测到油菜茎基腐溃疡病菌,海关总署紧急叫停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姜道宏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与加拿大进行谈判。
“正是支部同志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谢甲涛满坚定地告诉记者。这个以11名教授、8名副教授和4名讲师组成的支部,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和埋头苦干的劲头迎接建党100周年。
(本文作者 记者 徐行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