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时评
首页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从“四个回归”看“华农坚守”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高校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即读书;回归本分,即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即培养人才;回归梦想,即教育强国梦。

初读此语,笔者想到了那块立在狮子山广场的办学理念石——“育人为本,崇尚学术”。 这八个字,刻在广场,更铸在华农人心中。作为一所以“育人为本、崇尚学术”为办学理念的大学,华农人对大学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有着自己的理念升华和实践注脚。

自上世纪末开始,学校坚持每4年开展一次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全校师生共议如何办教育。如今,学校连续36年坚持每学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期中教学检查制度,连续30年坚持每学期全员评教制度和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制度,连续25年坚持校、学院、部门领导干部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制度,连续22年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一连串“坚持”映射的就是:学校坚持把教书育人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使命,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一代代师者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从广为流传的章文才、刘后利、陈华癸等老一辈学人的大爱故事,到主动申请担任本科生思想导师的中科院院士张启发,58岁仍坚持带队指导学生实习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湖北教学名师刘汉兰,再到坚持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的“锋哥”、撰写数百篇博文与学生谈心的辅导员祝鑫……“教之以事而喻之诸德”的师道在传承,“把学生需要放在首位”的师爱在传递,“把学生成才视为最大成就”的师风在传导。说到教育报国梦,华农人更是用自己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大学服务“三农”的卓越业绩做出了“华农贡献”。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思考大学之本、办学之道、为师之魂、教育之梦,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倡导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融合,修复中国教育的传统精神内核,有助于我们固本溯源,找寻教育原始的生命力,超越对西方大学办学模式的简单模仿,真正建成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

历史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不衰,正是通过适时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在适应社会需求与尊重自身逻辑之间的平衡。在四个“回归”的转变中,历史积淀形成的“华农坚守”是学校的固有优势,是“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精神品格和“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让我们共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深化“四个回归”,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再获新发展。

本文作者:南湖新闻网评论员涵旗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