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智行杭州问道未来,青山绿水赋能新篇
——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青年教师赴杭州开展国情社情农情考察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芬芬)11月21日至23日,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青年教师代表赴浙江杭州、安吉余村开展2025年“智行杭州”国情社情农情考察活动。本次活动以“智行浙江·融汇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科技与生态发展,通过实地走访与现场教学,引导青年教师把握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

工业AI赋能制造,智慧物联落地应用

21日下午,考察团走进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中控技术展示了“AI+安全”“AI+质量”“AI+低碳”“AI+效益”等系统在化工、电力、制药等行业的落地应用。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鹏鹏表示,工业AI的精准调控为农业传感器优化与智能决策提供了新思路。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盛龙认为,高精度机械臂在色谱检验中的应用,未来或将推动食品安全分析进一步智能化、标准化和便捷化。化学学院石炜感慨道:“中控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体现出科技创新的‘含金量’。他们为各类工厂定制AI控制系统,犹如为传统工业装上‘AI灵魂’,实现安全绿色生产。”

参观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员 郭帅庆 摄)

随后,教师们参访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华展示了多模态融合模型、智慧农业系统与实时物联平台。水产学院易文婧表示,大华在视觉解析与垂直行业模型上的突破,为渔业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新路径。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李礼则从中获得科研启发:“工业AI的精准识别与高效运算逻辑,可迁移至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生物信号处理,为医学与工学的交叉融合打开新思路。”公共管理学院彭开丽则以“科技之眼,智慧之心”概括其感受:“从智慧交通到社区关怀,科技正以更温暖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

参访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员 胡芬芬 摄)

探访科技地标,解码AI+农业

22日上午,教师们走进杭州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与文三数字街区,体验杭州“六小龙”科技企业在智能机器人、AI大模型、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信息学院刘世超表示:“从四足机器狗到人形机器人,这些前沿科技为我们开展‘农业人工智能+’教学与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

在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体验人形机器人 (通讯员 郭帅庆 摄)

当日下午,考察团赴阿里巴巴总部西溪园区参观交流。在《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专题报告中,阿里数字乡村电商学院讲师王小建系统阐释了“AI+农业”的五大实践路径——智慧种植、无人作业、智能仓储、智慧农服与乡村治理。资源与环境学院黄衡亮认为报告“不仅呈现了技术图谱,更揭示了科研融入产业的全新逻辑。”经济管理学院厚鑫表示:“将把数字农业与产学研协同作为未来研究方向,探索AI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

参观阿里巴巴总部 (通讯员 郭帅庆 摄)

走进“两山”源地,感悟绿色理念

23日清晨,考察团赴安吉县余村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场教学。在余村文化礼堂、“两山”纪念碑、未来乡村展示馆等地,教师们真切感受从“矿山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型之路。

走进安吉余村 (通讯员 郭帅庆 摄)

安吉余村现场教学 (通讯员 周年年 摄)

“这是一堂深刻的生态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阮媛结合专业谈到:“余村之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诠释,揭示出科技发展必须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刘四认为“植物保护需贯彻‘两山’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漆勇政在总结时强调,“智行杭州”不仅是一次科技与生态的认知更新,更是一次初心与使命的精神淬炼。他希望青年教师主动拥抱智能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将前沿技术、绿色理念与农业特色相结合,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产业里、企业里、大地上,在“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实践中书写华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漆勇政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