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庆鲁 高文博)11月7日上午,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教授,中共武汉市委宣讲团成员明庭权受邀做客我校第39期“教授红讲堂”,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精神解读”专题讲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金凤主持报告会,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交叉学院等单位师生共400余人参会学习。
明庭权首先介绍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91篇重要文稿、41幅重要图片,以18个专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集中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是推动理论武装、指导实践工作、促进国际理解的权威著作,并与前四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延续性和开放性。
随后,明庭权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框架体系为脉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主旨进行精神解读。他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他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主要特征、本质要求、建设目标与重要原则。他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体现了政党属性、制度属性和国别属性,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和发扬斗争精神。
谈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明庭权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家始终坚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他通过列举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和紧缺人才,详细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要义、三者相互关系以及实践路径。他谈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人才则是实现创新的核心。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实践路径上,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范金凤在总结时强调,全体教师要在深学细悟、笃行实干上走在前、作表率,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前沿发展和农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锐气、培育卓越创新人才的智慧,以及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担当,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领域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全体学生要在筑牢根基、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求实效,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在科学探索中追求卓越,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审核人: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