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晏华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4月21日至23日,“秭归脐橙”国际国内采购商精准对接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行,活动以“让世界爱上秭归脐橙”为主题,吸引来自沙特、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和国内的78家采购商近300人参与。22日举行的集中签约活动上,签约伦晚脐橙及深加工产品4.8万吨,签约金额达7亿元。

活动现场(秭归三农供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在活动中致辞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自1990年秭归脐橙进入该市场,从此再也没有中断过。2024年新发地约销售了18万吨秭归脐橙,来自峡谷的馈赠,持续带给首都消费者甜蜜的享受。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感觉太棒了。”沙特阿拉拉比 贸易公司总经理伊纳德望着长江两岸果实累累的橙园感慨。这家深耕中东市场20年的企业,在签约仪式上与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达成合作。
活动现场,湖北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 2024 年品牌价值评估结果,“秭归脐橙” 品牌价值超166.78亿元,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最具市场价值奖20 强” 和“最受消费者欢迎奖20 强”。
秭归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李芹介绍,秭归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历经半个多世纪深耕细作,构建了“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四季鲜橙格局。全县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100万吨,脐橙的综合产值203亿元,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秭归脐橙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华名果”“中国知名品牌”,成功入选 “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秭归四季脐橙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教授曾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秭归脐橙的不断壮大,就是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完美组合的结果。”
在秭归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华中农业大学始终作为坚实的科技后盾。
1962年,华中农业大学章文才教授在秭归调研后提出,秭归的气候、土壤适宜种植柑橘,沿江两岸发展柑橘大有可为。上世纪70年代,章文才教授在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栽下了秭归的第一批脐橙树。之后的每一年,他都要来秭归,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引进培育新品种。秭归人亲切地称章文才教授为“橘翁”。

在秭归县水田坝乡,采购商在章文才教授雕像前合影
1998年,“橘翁”章文才教授去世。他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接过了老师的接力棒。面对不容乐观的脐橙市场,邓秀新院士结合秭归的地理、气候条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避开脐橙的秋冬集中成熟期,用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最好能过冬、甚至能在春天成熟。为了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邓秀新团队多次到秭归实地调查。当发现秭归是晚熟脐橙的天选之地后,邓秀新团队大力引进培育优良脐橙晚熟品种,尤其是4、5月份上市的伦晚脐橙。这是我国该时期唯一上市的脐橙鲜果。

国际客商参观果园(秭归三农供图)
近年来,“国家柑橘体系首席科学家”程运江教授等一批70后和80后果树学专家接过邓秀新的接力棒,助力秭归县构建现代化柑橘产业链条。如今,团队老师们保持着每月到秭归一趟的频率。活动当日,程运江做了国际柑橘产业发展形势报告,就美国关税战与柑橘国际贸易、红海地区局势对柑橘国际航运的影响以及黄龙病蔓延对全球柑橘产业安全等形势进行了全面介绍,并为秭归脐橙产业健康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程运江教授与客商交流(除特别标注外,由记者 晏华华 摄)
此外,华中农业大学还有一大批研究生长期扎根秭归县柑橘产业一线开展科研课题。从秭归脐橙新品种引进研发、脐橙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山地果园机械化应用示范县建设、打造“秭归橙农”国内知名品牌、果园地力提升和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提供帮扶。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表示,华中农业大学有400多人长期从事柑橘全产业链研究,把创新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秭归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华农人用六十年的坚守,助力秭归脐橙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的华丽蜕变。
审核人 程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