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2025年翻译调控与生物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校举办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吕欣 刘莉莉)11月14日至17日,由我校、广西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25年翻译调控与生物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校成功举办。本次国际会议吸引了国内外65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会,涵盖了中国、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与会学者围绕翻译调控的分子机制、新技术开发及其在农业、医学与微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11月15日上午,大会在作物遗传与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报告厅开幕。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代明球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研讨会组委会主任我校周志鹏教授回顾了会议自2023年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翻译调控研究的未来方向。

代明球教授为开幕式致辞(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会议特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董欣年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大学Roland Beckmann教授以及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教授开展专题报告。董欣年院士以“Searching for message in messenger RNAs”为题,深入阐释了mRNA分子中多样化的翻译调控元件及其功能。Roland Beckmann院士在报告“ZAK Activation at the Collided Ribosome”主题报告中,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生动揭示了核糖体碰撞如何精确启动下游应激响应通路。叶克穷教授则系统性地解析了核糖体RNA修饰与加工的精妙机制。三场特邀报告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在与会者中引发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Roland beckmann教授作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叶克穷教授作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董欣年院士作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同时,来自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和我校等高校的35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分享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内容覆盖了mRNA功能、翻译调控机制与核糖体生物学等核心方向,涉及冷冻电镜、纳米孔测序、空间转录组等前沿技术,并延伸至肿瘤免疫、作物改良及微生物工程等应用领域,充分展现了翻译调控在基础机制探索与实际应用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进展。

青年教师代表作报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除了大会报告之外,会议期间还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和墙报交流环节,在青年学者论坛中,来自不同学校的12位青年才俊汇报了在tRNA修饰、抗生素开发、肿瘤翻译调控、核糖体暂停机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我国翻译调控领域青年科研力量的活力与潜力。

墙报交流环节共展出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4份学术墙报,内容涵盖翻译组学新技术、微生物翻译工程、植物免疫翻译调控等多个方向,科学家和青年学者们在这里迸发了热烈的讨论。大会为激励优秀青年学者,特设优秀学术报告与优秀学术墙报。

墙报展示交流活动现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11月16日下午,大会圆满落幕。在闭幕会上,大会主席林金钟教授对会议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本届会议规模盛大,领域广泛,内容深刻,不仅为国内外翻译调控领域的科研人员搭建了纯粹的交流平台,更将有力推动国内翻译调控领域的发展。同时,大会确定下一届研讨会将在南方科技大学举办。

林金钟主席致闭幕辞(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为促进翻译组学核心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大会在11月17日至18日特别增设了“Ribo-seq技术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我校周志鹏教授团队负责。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13家单位的27名学员参加,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训了Ribo-seq原理、文库构建流程及结果解读等关键技能,有效提升了学员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获得了与会学员的一致好评。

周志鹏教授作培训交流(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供图)

本次研讨会通过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不仅全面展现我校生物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及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力,同时让国内外翻译调控与生物技术研究学者沉浸式感受到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卓越的科研设施与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我校汇聚天下英才、深化校际合作、提升整体学术声誉产生了积极影响。

审核人:周志鹏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