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小麦生物育种技术培训班在校举办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鹏飞 赵珈葳)1月13日,小麦生物育种技术培训班在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召开。会议旨在加强项目参加单位科企间深入交流,重点提升项目企业中育种人员分子育种技术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使现有生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小麦产业创新,加速抗病虫高产小麦的育种进程。会议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鄢文豪教授主持,项目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学军,安徽华成种业董事长刘良柏及各单位相关人员受邀参加本次会议,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雄致辞。

周雄表示,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相比于一味追求高产,稳产显得更加重要。本次项目的平稳落地,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实现丰产的同时保持稳产具有特殊意义。他希望各单位在本次合作交流中培育新思想、发展新理念、收获新友谊。

刘良柏表示,华成种业作为小麦育种领域的企业,虽然有着自己积累的丰富育种经验,但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希望能够借此次机会,与各位兄弟院校及企业积极交流,精进技能。

李学军表示,本次培训将以培育突破性多抗小麦新品种为目标,以交流前沿关键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以此提升种质资源的创新能力,健全现有的小麦育种体系。希望项目各参与单位能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相互学习、共同努力。

随后,我校小麦团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从分子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染色体工程技术和作物营养品质改良技术等多个方面与参会成员展开深入交流。鄢文豪教授以“编辑文档时的增删改查”为喻,向成员们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其对小麦育种的重要意义;兰彩霞教授与黄娟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小麦双单倍体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以及作物多重 PCR 引物设计技术等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苏汉东教授讲述了如何利用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工程技术,挖掘小麦野生近缘种基因资源;陈伟教授以自己团队的科研经历为例,同各位与会成员分享了如何通过代谢组学手段来研究作物营养品质改良问题。当天下午,与会成员们走进实验室,在小麦团队师生的带领下参观、实习,以实践促交流,以交流促发展。

翌日上午,与会单位就目前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湖北洪山实验室展开深入讨论,项目牵头单位安徽华成种业董事长刘良柏主持会议。会议聚焦项目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三个方面,就第三方平台鉴定问题以及新材料、新品种创制与审定进行商议。

审核人 兰彩霞 闫启云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