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华农
首页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科技赋能“一条链” 油菜花开“三重金”

深秋时节,武陵山区,数万亩油菜在山峦丘壑间翻着碧浪,寒林枯草间透着勃勃生机。

凑近细看,田间油菜形态各异。“恩施州油菜主栽品种主要分三类——菜用油菜、油用油菜和花用油菜。”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汪波介绍。近年来,学校油菜团队扎根武陵山区,开展油菜技术研发与产业开发,以“技术+产业+政策”的链式服务模式,推动“一朵油菜花”裂变为菜用、油用、花用等多条产业链,探索出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山区油菜多功能利用模式”。

副本科技赋能“一条链” 油菜花开“三重金”(1).docx

武陵山区油菜薹长势正旺。(晏华华 摄)

一株菜薹富农户

地跨黔渝湘鄂四省的武陵山区,山地占比达90%。地块细碎、地形隔绝,耕作仍以人力为主,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传统农作物收益微薄。同时,山地农业资源过度利用,生态本底脆弱性日益凸显,探寻强农富民的现代化道路,成为山区发展转型的迫切期许。

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组建跨学科团队进驻恩施州,聚焦油菜全生育期利用、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推动武陵山区油菜产业从“单一榨油”向“全链开发”转型。

日前,建始县长梁镇七矿村的龙家湾,百亩板蓝根油菜长势正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新鲜菜薹。手指轻轻一掐,带着露水的鲜嫩菜薹便落入篮中。

“经检测,板蓝根油菜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8种微量元素,与常规油菜苔相比,营养更全面,口感也更脆甜。”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葛贤宏对品种特性如数家珍。

副本科技赋能“一条链” 油菜花开“三重金”(1).docx

清脆的板蓝根油菜(刘涛 摄)

早在2004年前后,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就启动了油菜与菘蓝(别名板蓝根)的远缘杂交研究。2021年12月,该项目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验收,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局授权。次年,油菜专家团队在武陵山区不同海拔地区开展栽培技术试验,鉴定品种耐冻抗寒、抗倒伏性和丰产稳产性,测算种植效益,最终形成板蓝根油菜周年种植技术模式。

为让新品种尽快走上餐桌,团队牵线搭桥,促成湖北板蓝根青菜农业有限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示范种植基地,合力推动板蓝根油菜开发上市。

“我们在高山、二高山、低山不同海拔布局种植,每亩产量可达2500斤。从销售情况看,市场前景好,效益十分可观。”湖北恩施黎伯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纪斌说。

2023年末,板蓝根油菜进驻盒马生鲜等中高端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团队还联合企业开发出油菜脱水菜干、蔬菜粉、菜用面食等多种产品,在湖北多地上市并行销全国。

板蓝根油菜薹采摘后,剩余植株可继续生长开花;花期结束后,秸秆既可收割用作饲料,也可翻耕作绿肥。菜薹采摘、分拣、打包等环节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据专家团队测算,仅这些环节亩均创造就业收入1500元,全产业链协同发力下,亩均增收可超3000元。

一滴菜油强产业

武陵山区种植油菜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种油菜——榨菜油”的传统。但多年来,菜籽油多为自产自销,经济效益不高。

建始县伯尚粮油有限公司创始人侯著碧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菜籽油加工老工匠,从事粮油加工近50年。但受困于品种单一、生产方式粗放,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亟待更新现有品种并升级加工装备与技术。

油菜团队精准发力,为伯尚公司筛选优质品种,引入低芥酸、低硫苷的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号。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范楚川指出,与其他食用植物油相比,双低油菜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且富含亚麻酸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更高。

副本科技赋能“一条链” 油菜花开“三重金”(1).docx

建始县三里乡河水坪村伯尚粮油种植基地。(李晓云 供图)

团队还帮助企业采用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升级高品质菜籽储存设施与菜籽油加工设备。通过市场调研与推广,依托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和线下展会等多元渠道,助力企业拿下“侯著碧”等品牌的绿色食品认证。

2024年,伯尚公司仅在建始县就收购油菜籽50多万公斤,为上千农户增收300余万元,营业收入突破2000万元,一跃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华油杂62号是菜油两用优质品种。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湖北国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推广机械化直播密植栽培、专用缓释肥全营养一次性全层施肥等技术。菜油两用新品种加上科技赋能,不仅减少30%化肥投入,更让昔日闲置的边角地、山坡地成功变身科研田与示范田。

与此同时,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团队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展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开发。整合高油酸油菜新品种、轻简高效种植、绿色防控、机械化收获、菜籽油加工等技术,打造“北斗源兴”高油酸菜籽油品牌,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一片花海“活”乡村

近年来,赏花游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油菜团队选育出一批彩色油菜品种,为有条件的村委会、社区及种植大户、小农户提供种子,并配套栽培技术服务,彩色油菜迅速成为武陵山区观光农业的新宠。

2025年3月,建始县安乐井社区,300亩七彩油菜花竞相绽放。金黄、粉紫、雪白、嫩红的花田在春风中摇曳,层层叠叠的色彩交织成绚烂画卷。五彩斑斓的花海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勾勒出美丽乡村新图景,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赏花黄金期,社区的餐馆、酒店几乎天天爆满。”安乐井社区党委书记罗启斌说。

副本科技赋能“一条链” 油菜花开“三重金”(1).docx

建始县安乐井七彩油菜花田。(新华社 发)

油菜团队为安乐井社区量身定制产业规划设计方案,以“七彩花海”为依托,打造“观光-体验-消费”三位一体农旅融合模式,涵盖赏花踏青、农产品展销、亲子互动等多元业态,实现从单一景观观赏向复合型休闲度假的转型升级。

农户们趁势而上,在花海周边出售菜薹、菜籽油、蔬菜粉、板蓝根青菜泡菜等特色产品,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香饽饽”。以“赏花经济”为杠杆,不仅撬动了乡村生态建设,更走出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振兴之路,为一朵油菜花的蝶变写下生动注脚。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云表示,多用途叠加的油菜作物,绽放出经济、社会、生态“三重金”,算清了乡村振兴“三本账”。通过深挖单一作物的多功能性,既破解了山区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困局,又将地形分散的“先天劣势”转化为特色种植的“后天优势”,不仅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的社会效益,更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小作物,大产业”的升级,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点燃了新引擎。(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晏华华)

点击阅读原文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