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董庆森
11月10日,“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技术成果转化签约暨新产品全球发布”会议在位于武汉市的湖北洪山实验室举行。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与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以2000万元的转化金额达成技术独占许可合作,许可期20年。这一合作标志着我国鱼类养殖智能化投喂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为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教授表示,此次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学校将持续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助力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资料照片
主办方介绍,历经10年技术攻关,华中农业大学王春芳教授团队研发的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集成鱼类生物学、物联网、智能计算及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技术,构建起 “感知—预测—管控”全链条智能投喂体系。该系统实现投喂过程无人化操作,通过App及微信小程序即可远程操控;基于多维度数据实现智能精准定量,避免经验投喂;建立养殖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同步养殖数据;从源头减少饲料浪费与养殖废物排放,双重助力水污染治理。
该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摄食传感器、饲料需求营养模型与智能投喂装备的深度融合,可显著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损耗率、人工成本及水处理成本均实现有效下降。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宋建在会上分享2021至2025年应用实践时表示,技术落地后养殖效率大幅提升,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据了解,该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关键创新突破:在摄食感知层面,研发摄食行为传感器,捕捉鱼群摄食运动的时空行为特征,基于设计的信号处理算法,精准解析摄食需求强度;在投喂决策层面,构建生物能量营养需求模型,结合实时摄食需求及环境参数,实现鱼类营养饲料需求的精准判别,形成投喂决策信号;在执行控制层面,研发智能控制器驱动投喂装备,根据鱼群摄食过程规律,植入投喂节奏控制策略,将投喂决策信号转化为设备控制执行信号,实现按需智能投喂,避免投喂不足或过度投喂。
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性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已斩获多项权威荣誉。作为核心技术荣获2025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水产主推技术,两度获评全国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优秀科技成果(2022、2024),并成功推动湖北省地方标准《鱼类摄食行为感知及智能投喂控制技术规范》立项。此次转化包含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及5项软件著作权,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冯琳教授等国内外专家通过线上直播一致认为,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投喂依赖经验的瓶颈,实现从“人工判断”到“数据决策”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水产养殖投喂管理迈向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
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明君表示,公司将依托20年独占许可权,加速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与全球推广,打造水产智能投喂装备标杆产品。
原文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6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