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连山,路盘路,汽车驶进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时,那里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读信会。
信是写给5名支教老师的,读信人是他们的学生。3月底的乌蒙山区,热气开始升腾,孩子们顶着晒得红扑扑的小脸,围坐在操场旁的阴凉处听同学读信。

“尊敬的李欢老师,我是准备把初中读完就不读了,辍学出去打工的。”羞涩的男孩站在中央,捏着信纸的手抖个不停。他顿了顿,看向面前的老师李欢,“是您的提点让我想考上大学,考上很好的大学”。他的声音不大,在同学的起哄下,总算磕磕绊绊地读完了信。
掌声响起时,坐在地上的李欢仰头看着他,眼底溢出笑意:“我也相信你不会止步于初中高中,你会有一个属于你的大学、属于你的未来。你能实现吗?”
“能!”男孩几乎用全身力气吼出了答案。
“请相信自己能奔向远方”
包括李欢在内,参加这场读信会的5名老师都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这也是该校自2005年以来的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从去年7月至今,这群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人,已在为民小学支教8个多月。
这里学生不多,有154名,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老师也不多,加上支教老师有16名。相处时间不长,但学生不是如影随形地当着“小尾巴”,就是依恋地“挂”在老师身上。几个孩子好奇地打量着记者,触及回望的目光时,却又低着头跑开了。
“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没有自信。”支教团队长胡媛媛说。这也是几名支教老师最深的感受。
来为民小学前,几个人都有些心理准备,然而到了这里,却发现实际情况和他们预想的有些偏差。
学校的硬件设施比想象中好些。第一次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为民小学时,胡媛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与一路的土砖房相比,崭新的学校格外亮眼。在“本禹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坐在干净的教室里,使用多媒体电子屏黑板学习,还有阅读室、音乐教室等可以使用,鲜亮的塑胶操场也是当年镇上的头一个。
但学生的学习表现却比想象中差些。胡媛媛说,撇开成绩不谈,这里的孩子“太没有学习信心了”,“只要遇到一点点小困难,比如一次语文测试没有考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完全不行”。
几个月观察下来,胡媛媛并不认为学生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十分聪明,但就是“太缺乏对未来的希望了”。“他们总觉得走出去很不容易,未来可能也会像哥哥姐姐一样提前结束学习生涯”。
来自河北衡水的李欢曾经认为“成绩是第一位的”,准备做一名“严师”,但来了之后发现,缺乏学习信心是学生最大的问题。他解释说,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或没有完整的家庭,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加之基础差,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怎么让孩子们相信自己能读好书?怎么让孩子们相信读书会有明天?这两个问题像巨石压在老师胸口。
“必须要帮他们建立自信!自信就是山区教育的‘软基建’。”胡媛媛说。
李欢放下了对成绩的执着,对学生的每一次小进步都给予鼓励。教授英语的宋沛煊即使在学生大扫除时,也会夸孩子们干得“又快又好”。带一年级的丘志峰鼓励学生“只要把试卷写满就很棒”。胡媛媛给每名进步的学生都隆重地颁发小奖品,仪式感满满。久而久之,孩子们敢说了,爱笑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在学习之外,支教团还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舞台。2019年,“本禹志愿服务队”在为民小学成立“小星球”合唱团。这次支教过程中,几个年轻人为孩子们添置了非洲鼓、竖笛,爱好音乐的队员王培正担任合唱团团长和指导老师,领着孩子们彩排歌曲,给他们拍摄音乐MV。看见MV中陌生又自信的自己,孩子们既羞涩又兴奋。
最近,他们正筹备排练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世界赠予我们这些孩子,也赠予孩子们美好的希望。”胡媛媛说,“当城里孩子谈论‘起跑线’时,我想让我的孩子们知道,生命的精彩不在于起跑姿势是否漂亮,而在于你是否相信自己能奔向远方。”
“走”向学生
刚来为民小学时,几个年轻人有许多的“不明白”。不明白上课读错字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哭,不明白前排的女生为什么总是坐不住……
渐渐地,这些问题的答案被他们一点点“走”了出来。
第一次上胡媛媛的语文课时,四年级的刘妮妮被点到读课文,声音轻得几乎听不到,在将“憧憬”一词读错时,班上同学“哗”地一声笑了出来。刘妮妮的眼泪重重地砸在课本上,整节课再没有抬起头。
在后来的家访中,胡媛媛才了解到,这个坐在第一排总缩着肩膀的女孩,在两岁时就没有再见过妈妈了,而她的识字量也只有二年级水平。“我意识到,在长期缺失家庭情感的环境里,知识的传递需要带着温度。”胡媛媛开始慢下来,不断鼓励刘妮妮多发言、多表达,她在给这个小姑娘的信中写下:“妈妈也许有她自己离开的原因,但她的爱像天上的星星一直守护着你。”
在前几天班里的诗歌分享会上,刘妮妮勇敢地站上讲台,直视前方,大声朗读自己的诗。当同学的掌声响起时,她甜甜地笑了。
王培正的班上也曾有名让他“头疼”的学生。这个孩子不穿校服,不听课,也不跟别人交流。后来王培正就带头传起了“小纸条”,让大家用“小纸条”跟他交流。“老师,请你来我家玩,我喜欢数学老师。”第一次收到来自这名学生的纸条时,王培正十分惊喜。
几名老师走了40分钟的山路到了学生家,才知道她因患病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也很难专注。跟其父母聊了许久后,王培正心中充满了酸涩,想起下雨天经常看到学生满身的泥,她虽然成绩不好,但从来没有旷过课。更多的理解让王培正在教学中充满耐心,“现在她下课会主动跑来跟我说话,虽然表达还是有一些语病,但是性格上的改变真的很让我们高兴!”
对这些初入山区的年轻人来说,家访,就是让他们走出疑惑、走近学生最有效的途径。
山路不好走,去一些偏远的学生家,路途时间要以小时算,没有车,只能靠走。有时他们到了学生家里,也听不懂家中老人的方言,只能去隔壁请邻居“翻译”。
一开始,家长对他们并不亲近,但走的次数多了,关系便近了。“第一次去可能就是打个招呼,慢慢能聊些农活,到后来就能聊聊学生,我们就能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家长也会更配合。”胡媛媛说。
采访当天,胡媛媛和李欢正准备去学生罗浩祥家家访。支教团刚来时,这个活泼热心的小男孩主动请缨做导游,带着他们熟悉路线,还经常送来家里种的菜,嘱咐奶奶不要收老师们的钱。“因为老师们没钱。”罗浩祥耿直地解释说。
到家中时,罗浩祥的奶奶刚从地里收完苞谷,脚上还沾着土。于是,两个年轻人熟络地和说着方言的奶奶聊起农活。谈到罗浩祥时,胡媛媛看向他问道:“以后长大了要做什么?”
“要干活。”他看了眼奶奶粗糙的手,声音很低。
“他老说以后长大了要找妈妈,看看妈妈的样子。”奶奶笑起来。罗浩祥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在他出生七八个月时就离婚了。
奶奶摸了摸他的头接着说:“长大以后要好好读书,好好赚钱,妈妈才会喜欢你。”小男孩没说话,呆呆地看着地面,嘴巴扁扁的。
“不是的。”胡媛媛碰了碰他的膝盖,“妈妈肯定是喜欢你的。”
“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怎么样都是爱你的。”李欢说。
“我们会在大山之外相见”
第一次走进大山,对几个年轻人来说并不容易。在家几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们,来到这里需要自己买菜做饭,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买菜、取快递、采买生活用品需要去12公里外的猫场镇。一周一次的接驳车并不固定,车不能来的时候,5个人要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上。
“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拿快递‘比取经还难’。”胡媛媛笑着说,在家时快递会送上门,在学校时去驿站就能拿到,“但是在这里很不一样,需要等很久”。
忍耐,是他们学会的第一课。
忍耐艰苦,忍耐陌生,忍耐孤独。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感会像海浪一样涌进山里,包裹着他们。“有过畏难情绪,但习惯下来,也不觉得苦。”李欢说。
实际上,几个年轻人是抱着像前辈一样的觉悟来的。2003年,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放弃留校读研,来到岩洞小学(为民小学前身——记者注)支教时,这里还未接通水电,整个村落仅有一条泥泞的小道与外界连通。岩洞中的教室仅由两堵矮墙分隔开来,黑板是由两根棍子支撑的木板,黢黑的岩洞中,所能望见的唯有一小片天空。徐本禹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教了两年。
他的故事与名字,也成为“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初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时勉励他们“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而每名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也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用实际行动践行信中的期许。
如今,焕然一新的为民小学远远超出了这届支教团的预期。而他们,也在这里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成长。
“最基础的就是我会做饭了。”王培正笑着说,曾经不会做饭的他,现在是能张罗四菜一汤的“大厨”。
“急性子”的李欢变得更有耐心了。“曾经我做事很急于求成,想快速看到效果,后来我发现教育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他认为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甚至过程更为重要。“支教的意义不只是提高分数,而是让生命获得破土而出的能力。”李欢说,“作为一颗种子,能有茁壮萌发的劲头,能从泥缝里撑破阻碍,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作为队里的主心骨,胡媛媛脸上总是挂着阳光甜美的微笑,再困难的经历,她都能用轻快的语气笑着讲出来。“我这个人心态比较好,不管是面对什么困难,我心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冷静下来,想怎么解决。”
但是偶尔面对妈妈的来电,她也会掉下思念的眼泪,这份情绪上的变化,总能被敏感的孩子们捕捉到。“学生会跑来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是不是我们惹你不开心了?’”那一刻,胡媛媛破涕而笑。
在“本禹志愿服务队”黑色队服的背面,有这样两行字:“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今年7月初,几个年轻人将服务期满。
读信会的尾声,胡媛媛的学生杨永兰一字一句地念着:“胡老师,每次下课时,你都会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唉,我真想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她的信封上,画满了乌蒙山间盛放的樱桃花。
胡媛媛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说:“有一天,我们会在大山之外相见。”
(为保护未成年受访者隐私,刘妮妮、罗浩祥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蒋继璇 记者 李雅娟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2025年04月10日 01版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04/10/content_40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