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时讯
首页 / 综合时讯 / 正文
学校召开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文涛 记者 晏华华)10月25日,学校召开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大会围绕人文社科“打造大团队、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等重点任务和关键工作进行谋划动员,以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在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贡献力。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严建兵出席会议,学校相关部门和各文科学院(部)党政负责人、管理干部、学术代表等近60人参加座谈。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主持。

会议现场

代表发言环节,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柯新利、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耿云冬,分别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筹备、一流乡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培育、教研融合提升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探索和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专题进行汇报。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副处长王鹏重点汇报了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做了展望。

自由交流环节,参会代表围绕人文社科发展问题畅所欲言。经济管理学院项朝阳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姜庆志副教授,文法学院乔同舟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慧副教授、田甜副教授,外国语学院田婧副教授、朱茜副教授,体育部邹伟副教授,以及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向晋文、发展规划部部长王平祥先后发言,围绕人文社科领域有组织科研、学科交叉、团队和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发表观点,提出建议。

严建兵讲话

严建兵讲话指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要“有死而后生”的勇气和科学清晰的蓝图。具体而言,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人文社科学科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科学研究从知识积累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改进科研机制,推动“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科研向有组织科研转变;拥抱新技术,推动传统研究范式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转变;加快学科转型,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深度交叉融合。二是厘清思路,科学布局。当前学校人文社科领域迫切需要建设国家级平台,这就要求各学科充分了解国家在各领域的建设规划,自上而下式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成果培育的核心在人,要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科学布局人才队伍结构、研究方向、研究任务,根据研究需求引进和培育人才并有效盘活现有人力资源;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着眼长远久久为功,推动形成华农学派。三是明确任务,营造氛围。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推动评价导向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提升科研水平,着力培养师生科研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营造良性科研氛围,形成团结奋斗、拼博进取的良好风气。

高翅讲话(记者 晏华华 摄)

高翅讲话强调,学校人文社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坚守“魂脉”和“根脉”。 人文社会科学要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两个结合”中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回答和解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面临的重大问题。三是坚持原创性时代性。农业大学的人文社科,尤其是社会科学,要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面向中国田野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创建华农学派,要拥抱数智时代,迎接研究范式转变。四是坚持静心向学。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针对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存在重应用研究轻理论研究的问题,要敢于向理论研究进军,推动人文社科通古达今、融通中外,以理论研究突破带动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研究。五是坚持以质图强,融创致新。要拒绝低水平重复,支持有价值的冒险,反对平庸的成功,包容有意义的失败,人文社科教师队伍要积累深厚的学养,增强做好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志气、底气、骨气、豪气,让华中农大人文社科领域成为名家、名篇、名著、名所、名库的聚集地。

姚江林做会议总结,他强调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关心支持人文社科学院建设,人文社科学院要主动推进转型发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有组织科研,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审核人 王鹏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