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奋斗的青春】李诗彤:热血青春 淬火成钢

▲6月22日,2025年毕业典礼现场,李诗彤(右二)被校长严建兵“点赞”(记者 徐行 摄)

▲7月25日,李诗彤收到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受访者 供图)

——当兵才知道帽徽为什么这样红

——当兵才知道肩章为什么这样重

——当兵才知道祖国的山河在心中

7月25日,当收到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李诗彤知道,当初的选择正一步步成为了现实。

今年6月,校长严建兵在毕业典礼现场向8000余名2025届毕业生讲述了李诗彤的故事。他说:“李诗彤同学用行动诠释了‘携笔从戎,强军报国’的崇高理想。这份矢志不渝、献身国防的忠诚与担当,令人敬佩。”李诗彤坐在下面,早已热泪盈眶。她说,华中农大和绿色军营见证了她滚烫的热血青春。

这个学生究竟有怎样的经历,被校长狠狠“点赞”?

萌芽:从心动到行动

李诗彤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这个梦来自一部电视剧。2013年,一部讲述女子特战队员成长的军旅片《特种兵之火凤凰》播出,剧中女子特战队员历经严苛训练与实战考验实现了从脆弱到强大的蜕变,这让电视机前的李诗彤深受触动,也在她12岁的心中深深埋下了“从军”的种子。

真正的转折是2019年,彼时的李诗彤经过高考的洗礼,从河南郑州来到狮子山下,成为了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新生。也正是在军训期间,点燃了她从军报国的梦想。

▲2019年,本科生军训动员大会上,入伍大学生佩戴红花即将出征(学通社记者 刘航 摄)

那年的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还同时举行了入伍大学生出征仪式,当看到学长学姐们胸戴红花、步伐铿锵地走上讲台接受新生军训学员的敬意时,李诗彤感觉心脏被重重击中一般。“那种使命感让我浑身战栗,仿佛听见我血液里军旅梦想的召唤。”她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也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让青春在军营绽放。”

起初,身边的同学对她参军的想法并不理解,有人劝她继续学习专业就好。但想到那个萦绕心头多年的从军梦,李诗彤还是义无反顾地在全国征兵网提交了报名信息。当得知女儿选择了参军,父母给予了李诗彤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请祖国放心!请母校放心!”(通讯员 侯国涛 摄)

▲2020年,李诗彤通过参军入伍选拔,图为李诗彤父母为女儿壮行(通讯员 侯国涛 摄)

为了让自己顺利入伍,李诗彤早早便开始准备。她主动了解最新的征兵政策和体格要求,一项项进行调整和加强。她提前数月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雷打不动进行长跑、力量训练和核心锻炼,风雨无阻,只为能在入伍体能测试中达到合格水平。同时,她积极咨询学校武装部,详细了解部队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

这份未雨绸缪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最终让李诗彤顺利通过层层选拔,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2020年,她踏上了通往绿色军营的征途。在出征仪式上,她坚定地说:“如今,梦想照进现实,我将在军营中苦练本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请祖国放心,请母校放心!”

蜕变:精神和意志的脱胎换骨

军营天地,从不因性别而稍减严苛。初入新兵连,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就给了李诗彤一个下马威。

“终点线仿佛遥不可及”,新兵训练的第一次三公里考核就让她刻骨铭心,“我的两条腿像灌了铅,肺里火烧火燎,眼前发黑,最后是班长和战友硬架着我冲过终点线。”17分钟,李诗彤被远远甩在后面,这个成绩也像块石头压在她的心上。

▲李诗彤与战友(受访者 供图)

当兵没有捷径,体能跟不上,什么都白搭。从那天起,李诗彤就跟自己较上了劲。熄灯号响前的那点时间,成了她的加练时间,一圈、两圈、三圈……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跑不动了就快走,喘匀了气接着跑。周末午休,别人难得休息会儿,她又拉上战友跑向操场。战友们的互相鼓劲,让李诗彤对下一次测试充满信心。

两个月后,考核的日子又来了。那一次,心里憋着劲儿的李诗彤一步没停冲过终点线——13分半!“我终于不再是那个需要战友架着跑的‘拖油瓶’,我能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了。这份靠自己汗水换来的进步,比什么都踏实。”她兴奋地和班长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诗彤逐渐掌握了节奏,在训练中她从不松懈,始终铆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往前冲。

新兵训练有十二项科目,李诗彤项项追求极致,别人练一遍,她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练数遍,跑道、体能训练室里总能看到她挥汗如雨、全力拼搏的模样。汗水浇灌出了硕果,新兵训练考核场上,李诗彤交出“十二项科目全优”的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李诗彤正在值班执勤(受访者 供图)

体能关的突破,仅仅是军旅生涯的起点,真正的考验是专业技能的淬炼。新兵下连,李诗彤被分到了通信连,成为一名话务员。话务员主要考查四功——脑耳口手。不仅要熟记上千个电话号码和部队番号,还要能在嘈杂环境中准确辨识声音,更要求吐字清晰、用语规范,同时确保打字速度及接转电话又快又准。面对挑战,李诗彤发现光有蛮劲不行,还得下苦功夫,于是她成了连队里刻苦又“粘人”的新兵。在加班加点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的同时,她在跟岗学习中不放过一丝机会,只要有不懂的就“粘着”班长请教。她兜里也总是揣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一有空就掏出来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股子钻劲和韧劲,李诗彤打破了连队新兵跟岗学习纪录。短短半年时间,她就有了属于她的值班工号,这意味着她可以正式值班执勤,开始真正担负起通信保障的任务了。当第一次独自清晰准确地完成重要转接任务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靠自己努力赢得的信任,让她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此后,她还作为骨干参加了军级以上演习十余次,获得各级首长高度认可,获评“四有优秀士兵”等嘉奖。

从一个初入军营时体能落后、业务生疏的新兵,到如今能在重大演训任务中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李诗彤说,部队真的能让人脱胎换骨。

砺剑:淬火成钢铸新刃

两年淬火成钢的军旅生涯转瞬即逝,2022年,李诗彤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狮山校园,她选择转到工商管理专业继续她的大学生活。

身份从士兵变回学生,但军营赋予李诗彤的烙印却深入骨髓。雷厉风行的作风、铁一般的纪律、百折不挠的韧性,都让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已和往昔大不相同。曾经,她习惯踩着上课铃匆匆冲进教室,如今会提前半小时到达。寝室里,课本、书本、笔记本摆放得整整齐齐,物品收纳得井井有条。课余时间,她也不再沉迷于刷剧、打游戏,而是经常在图书馆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为未来发展打基础。

▲李诗彤辅助教官开展新生军训(记者 晏华华 摄)

校园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李诗彤活跃的身影。新生军训时,她和几名参军复学的同学一起主动申请成为教官助手。训练场上,她声音洪亮,口令清晰,对每一个科目的训练都严格要求,就像当年班长严格要求她一样。休息间隙,她会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讲述自己参军入伍带来的思想蜕变和热血成长的故事,激励更多大学生勇敢投身军营。

大三的时候,李诗彤原本决定未来在工商管理专业继续深造,就在她按部就班准备各高校夏令营申请材料时,一条信息跃进了她的视野——国防科技大学招收军籍研究生。“能够延续军人的身份读研!”这个发现让她内心深处未凉的从军热血再次被点燃。

▲2025年,李诗彤从华农毕业,图为李诗彤与家人合影(受访者 供图)

两年时间,李诗彤为这个目标一直在默默努力。专业学习从未落下,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竞赛,主动跟随导师开展科研项目。最终,她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推免至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当消息传来,我长舒一口气,这个‘特别好的选择’我真的抓住了!”

未来,李诗彤将再次穿上那身熟悉的军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深耕。“我还有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打算”,她说,“我希望将部队的实践经历与学校学术研究相结合,真正为国防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穿上军装,李诗彤即将踏上新征程(受访者 供图)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李诗彤将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对于她而言,“军人”这两个字,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融进她血脉的责任和永不褪色的荣耀勋章。

浓浓“从军情”,拳拳“报国志”,是李诗彤最好的青春注解。从狮山学子到军营尖兵,再到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兵”,李诗彤用一次次的选择和一步步的脚印证明,当青春选择了与家国同频共振,那抹迷彩绿,便是生命最亮丽的底色!

(本文作者系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 徐行 审核人 张进)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