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灏
汪洋到暨大作形势报告,提出建设幸福广东关键点在于明确一种发展的方向、目标,而不在于一夜之间要建成什么样的幸福广东。要防止出现“幸福”的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幸福”。在这个问题上,要做好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防止不顾实际地搞“疾风骤雨”式的“透支”行为。(09月09日 广州日报)。
近两年,幸福感、幸福指数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各地政府的提法中都把它作为一个“卖点”,官员的报告里也都把它作为一个“亮点”。想让老百姓过得幸福,这是好事情,但不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有些地方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却也“豪言壮语”地说要在几年之内建成幸福城市;有些地方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讲话中也说要打造幸福城市,但实际工作中却背道而驰;还有些地方制定的幸福规划除了一个远大而空洞的目标、一个虚泛而乏力的口号之外,没有任何具体措施……这些徒有虚名的做法反映了某些官员的思维从众性、随他性、运动性比较强,什么新潮的观念、新型的提法、新鲜的事情一出现,就都喜欢一窝蜂地上,不讲求客观规律,不管是否符合本地实际,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好象只要确定了目标,幸福就会“从天而降”。
汪洋在报告中提出,建设幸福广东要防止不顾实际地搞“疾风骤雨”式的“透支”行为。这种担忧和提醒是很有现实性、针对性的,值得许多地方政府及官员警醒和学习。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他们在加快城市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幸福家园等名义下,热衷于大拆大建,热衷于搞土地财政,如以政府的名义到处征购土地,再引进一些以上项目、办企业为名的商家来圈地、来开发房地产,搞得民怨沸腾。这就是汪洋所说的“幸福”的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幸福”。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幸福家园”、这样的“幸福城市”何来幸福?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但幸福也不是“疾风骤雨”,不能成为百姓的灾害。幸福应该是“和风细雨”,是一个讲求科学、讲求规律、讲求人性、讲求实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汪洋说的那样:要回到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使命和一贯承诺,回到为人民谋幸福这个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逻辑起点。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11/c_122018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