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3日专电(记者孙丽萍)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上海鲁迅纪念馆23日发布了在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六城市就“鲁迅先生在当代的社会认知度和评价”展开的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鲁迅在当代大众心目中依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数受访者认为鲁迅精神并未过时,主要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同时,鲁迅最受当代读者喜爱的三部作品是《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孔乙己》。 鲁迅先生在当代的影响力有多大,在哪些层面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思想文化观念?上海鲁迅纪念馆根据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设计的调研方案,联合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六城市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历时约半年,以问卷形式访问了六城市的近3000名市民。
调查显示,鲁迅在大众心中依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受访者中,96.98%的人表示“知道鲁迅这个人”。大多数人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时间从小学开始。除阅读图书外,84.14%的人还通过观看或收听电影、电视、话剧、广播剧等方式认识鲁迅。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调查显示,7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6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鲁迅“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也有5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鲁迅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
今人怎么看待鲁迅精神?调查显示,大多数认为鲁迅的精神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认同者比例超过了七成。也分别有四成和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精神”是“战斗精神”和“立人精神”。
从《狂人日记》到《阿Q正传》,鲁迅先生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可谓鞭辟入里。而调查显示,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依然具有当代性,并非“不合时宜”,并且不会过时。
在对于“您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对今天还有意义吗?”的回答中,77.18%的受访者也选择了“依然有意义”这一选项。
这项调查还显示,在鲁迅杂文、散文、小说、散文诗四种体裁的作品中,今天的读者最喜欢他的小说作品,比例达到了49.47%,其次才是“杂文”。
在众多鲁迅作品中,最受当代读者喜爱的三部分别是《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孔乙己》。但半数受访者认为,鲁迅在杂文领域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95岁作曲家孟波追忆创作鲁迅挽歌
“哀悼鲁迅先生,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他是新时代的号声……”在23日上海举办的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大会上,95岁的作曲家孟波再次唱起1936年在鲁迅葬礼上曾万人传唱的《哀悼鲁迅先生挽歌》,并深情回忆起这首挽歌的创作过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将一代文豪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日那天,一听到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我们(作曲家)就聚到冼星海家里,当时去的人很多,有周钢鸣、吕骥等,大家一边流泪,一边写了四五首挽歌……”
孟波老人回忆说,由于当时时间紧促,有的挽歌过于难学难唱,只能弃之不用。最后,大家决定用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打回老家去》这首曲子,重新谱词,作为鲁迅先生葬礼上的挽歌。挽歌写出后连夜到虹口一个小弄堂的印刷厂印,传单式的歌谱印了两千多张,可葬礼上仍不够用。
时光过去了75载,孟波老人依然珍藏着当时刊印《哀悼鲁迅先生挽歌》的一本歌词集。翻开泛出深黄色的书页,浓黑字体印刷的歌词跃入眼帘,依然令人震撼。“哀悼鲁迅先生,哀悼鲁迅先生……他反抗帝国主义,他反抗黑暗势力,一生到老志不屈,始终为着革命努力!哀悼鲁迅先生,我们的导师!”
“长歌当哭”。正如鲁迅先生的名言,这一首《哀悼鲁迅先生挽歌》浓缩了人们对于文豪浓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在鲁迅先生葬礼上,万人传唱挽歌悲痛欲绝的场景,也已经定格为珍贵的历史一幕。
挽歌声中,覆着一面“民族魂”旗帜的鲁迅灵柩,被护送到万国公墓安葬。作家陈白尘曾这样回忆:“第三天(22日)是鲁迅灵柩安葬的日子,吊客可以从万国殡仪馆的正门进入灵堂,作最后的告别。还没有到出殡的时候,万国殡仪馆的门已经要涨破了。人像决了口子的水,只顾望(往)里冲。进来的就不再出去,草地上挤满人,甬道上挤满人,门外马路上更挤满了人,排好队等候送殡,一边练习着挽歌……”根据资料记载,从10月19日至22日这4天间,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遗容以及伴送至万国公墓参与葬礼的民众,前后有万余人。
和许多崇敬鲁迅的人一样,孟波其实并没有与鲁迅先生交往过。但这位95岁的老人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1932年的一天,他曾在虹口公园中见到鲁迅和许广平散步。孟波和在场的民众激动不已地向鲁迅挥手,而鲁迅也向人们挥手致意。在孟波老人的心目中,这一段亲睹鲁迅形容的记忆虽然被时光洗刷得有些模糊,但依然弥足珍贵。他说:“鲁迅,这两个字就是一种精神。鲁迅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对他的敬仰难以用语言形容。这是不能被忘记的。”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9/24/c_131157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