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学语文自恢复开设到现在已经30年,《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各高校要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大学语文课”也已经五年。大学语文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本报一直关注母语教育的情况,呼吁各界给我们的母语博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 大学语文在国家强调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又应该如何施展身手?前不久在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来自湖北多所高校的大学语文一线工作者,对我国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进行了探讨。
“在学生答卷中竟然出现‘司马迁砸缸’这种错误,写论文分不清‘前言’和‘摘要’,错别字、逻辑不通更是见怪不怪了。”湖北工业学院教授周金声在谈及学生母语水平现状时显得十分痛心。类似的现象和言论并不少见,都有着同样的痛——母语教育在高校中地位的失落。
什么掣肘大学语文发展?
“你对大学语文课的前景是否乐观?91份问卷,非常乐观的一个没有!真是令人痛心啊!”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杨建波在发布一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时频频顿足嗟叹。
据调查,如今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少、没有专门的语文教研室、经费少、教师发展空间小等等掣肘的问题。“没有专门的语文教研室,许多学校就拿语文课填课时,人员机动,教学上放任自留,根本没有质量保证!”杨建波说,“有些学校英语课40个学生一个工作量,而大学语文课呢,80个人一个工作量,而且语文教师工资还要低,大学语文,为何自惭形秽至此?”
周金声表示:“在高校中,有些领导干部自身就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分不清人文和社科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草草了事,课程改革不彻底甚至根本没有。”在相关调查中显示,高校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模式的非常少。“但热衷编教材的人却非常多”,对于这样的现象,杨建波显得十分无奈。
现在不少大学生少阅读、少思考,很少能够静心研读经典。在母语运用上,许多大学生缺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不仅应用写作能力差,有些人连口头表达和公众交流的能力都达不到要求。对此周金声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不认为母语水平差会对他们的事业和发展造成影响”。学生们不在乎母语运用能力差,相反的学生们却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投身英语考试,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大环境。
也是,每天电视上的主持人没有几个能够顺溜地“出口成章”,不是说错话就是瞎编一气,而报纸、杂志上的错字、错词、错典故也层出不穷,网络上更难见到严谨科学的汉语运用。大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不曲解了母语的意义。
“大学语文应该要有所承担!”
国家把文化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层面,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为大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和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显示出来。“大学语文应该要有所承担”!
湖北经济学院语言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彭书雄教授认为,从国内宏观方面来看,应该站在国家文化发展和母语文化传播的高度,站在“教育”与“学科”的高度,来看待大学语文教育问题;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良好合格公民应具有的母语素养这一目标而展开。
杨建波提出:“大学语文是一门通过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来提升学生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课程,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以语言育人和教化人的课程。”现在,很多学校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代替大学语文,杨建波认为其做法并不可取:“不管什么课都不能用来替代大学语文,因为只有大学语文才有用语言来育人的责任和承担!”
据了解,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英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进入了几乎所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而且绝大多数是必修课。“哈佛大学新生入学时学校要进行写作测试与个人面试,且必须在第一年修完写作课。”武汉大学教授席嘉说,“美国大学不仅有语文教育,而且形式更为多样,教学更为深入,经常采取研讨班教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而语文能力能帮助学生们吸收新信息、新能量。武汉船舶事业技术学院教授周冶南认为,语文能力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说:“语文能力说到底是在打造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语文能力来输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着自己的能力与成就状态”,所以周冶南认为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重视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必须成为独立学科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目前的困境,使之更好的满足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呢?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不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之列,比政治课、英语课、计算机课、体育等课的地位要低。”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毕耕说,“我们呼吁教育部出台明文规定,要求无论是文科生与理科生都要选修大学语文类课程,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语文的等级考试,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尽管这一说法已经提出多年,但仍然处于酝酿、讨论阶段,希望能够尽快予以落实。”
除此之外,还需要“各高校领导要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丰富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并通过制度建设来提供有力保障。”毕耕说。
“大学语文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地位才有提升,语文教师才有发展的空间!”彭书雄强调。他提出可以通过设立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学术刊物的创建等途径来建设语文学科建设。
除此之外,大学语文还必须进行坚定的教学改革。杨建波说:“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合课程性质的、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大学语文课程不是政经文史的大杂烩,不是经史子集的国学,更不是写作技巧,“人文意义上的语文应当体现语言育人的特点,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的学生变成文化、历史、哲学、情感和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只有真正认清了课程性质,才可能进行行之有效地课程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满珍则认为大学语文教育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形象气质的内在表现主要从德行、学识、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示范意识,以身作则地来教育引导学生。”吴满珍说。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c_122243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