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培育什么样的社会心态作了阐述,“理性平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理性相对于感性,平和相对于急躁。从本质上看,社会心态反映社会存在、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的情绪情感、心理状态、认识倾向、利益诉求等。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整个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不同程度存在,给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幸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进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需要从多方面着力。从个体角度看,当前特别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培育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所倡导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两点论”、“两分法”等,是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当前,一些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得出一些偏激、片面的结论。这种偏激失衡的心态与缺乏辩证思维密切相关。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应多一点辩证思维,以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客观、冷静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培育讲逻辑、守规则的意识。弘扬理性精神包含讲逻辑、守规则等方面。逻辑中有一条规律叫做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无论提出观点还是论证观点,都要满足论据充分和合乎逻辑这两个要求。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这两个要求,无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别人的观点,就不会意气用事,而会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要有规则意识、法制意识。规则、法制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重要依托,可以约束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避免情绪化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一个讲逻辑、讲规则的社会,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培育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品质。当前,求快心理不断蔓延,浮躁心态普遍存在。然而,现实生活启示人们,“欲速则不达”。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着淡定、不骄不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风险。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说来自对“道”、“理”的感悟,来自精神世界的富足。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http://www.cntheory.com/news/Dshcdssdjt/2013/410/1341065558KGAGIC78EEEEGGGDJI54.html